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福建 漳州 东山县 陈城镇 陈城村
陈城村介绍
陈城村
陈城村,明嘉靖年间称下城,位于东山岛东南部,是陈城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1245户5015人,耕地面积2712亩,包括顶城、陈城圩、前黄、北山等五个自然村,山林面积4500亩,盐田1087亩,农、林、盐是本村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在原有的生产基础上,大力发展近海渔业生产,有竹桁捕捞25槽、档桁8槽、鲍鱼场60多场、网箱吊养20多户、虾池60多个、贝壳类养殖15家。 陈城村是东山岛形成较早的村落。南宁景炎二年,左丞相陈宜中、陆秀夫等护宋帝昺南下时建村,奉丞相宜中公为开基始祖。宋时由漳浦县管辖,归安仁乡思政里。明初属漳浦县,分为五都。明嘉靖九年后属诏安县五都三图碧浦保。民国五年(1916年)-统治时期,为东山县东南乡陈城保。1950年东山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划为东山县第二区。1952年成立陈城合作社、陈城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改为陈城大队。1983年公社改为乡镇,本村为陈城村。 陈城村圩古时建于走马溪支流要塞,是历代古战场,与全岛的战事频频相关。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葡萄牙人侵入海湾,浙江巡抚兼福建军务朱纫命、漳州知府卢壁于二十二日率兵驱匪,陈城人民公同岐下人民助战,诱敌进入伏击圈,全歼葡萄牙侵略者及汉0李尖兴为首的海匪百多人。明朝崇祯七年(1634年),巡按使路振飞、大帅徐一鸣率众出战,陈城人民组织民众助战,歼灭了荷兰侵略者。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陈城70多青年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并长居台湾和台湾同胞共同开发宝岛。民国26年6月16日,日本飞机轰炸东山岛,县保安队用步枪击中一架敌机,陈城村守望队员速赴湖雅海边,将飞行员大佐二朗捆送县政府,受到嘉奖,并颁发奖匾一块(守卫乡闾)和部份奖品。 陈城村文物古迹较多,四面佛、顶城古城堡、丞相宜中之母杨太夫人墓、宜中之子陈元朴墓,受历代帝王封赐的七圣夫人庙、《宪断公海帖文》等,这些文物群被东山县人民政府批文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宪断公海帖文》,在明朝民事法律文书中就有记载,《人民法院报》于2002年11月23日第2018期刊登,《青年报》、《福建日报》、《闽南日报》等也有刊登,各大电视台也都有报道。 旧时的陈城,人民生活困难,历史上的战乱,-时期的抓壮丁,生产环境恶劣都给陈城人民带来了艰难困苦。民间流传着一首民谣:“出门四处光溜溜,风沙无情田屋休,走起路来三七抽,作物十种九无收”。 东山解放后,新社会里的陈城村有了新的变化,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产力不断发展,农、渔、盐、林、养殖各产业已发展成规模,新村建设、水泥路铺设,环境整治,彻底改变了历史脏、乱、差,使村容村貌更上了一个新台阶。全村经济总收在2004年已上了1.45亿元,陈城村处处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比较富足。
陈城村地区行政机构
陈城村景点列表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

南正院
南正院

从县城驱车北驰,约五六公里,但见山峦环列,似围似屏;绿树荫蓊,如黛如翠。这就是南正院旅游景区。南正院就座落在半山腰。 南正院始建于南宋末年,原名为林正院,后改今名。南正院历经岁月沧桑,几经兴废。南正...

东山国家海滨森林公园
东山国家海滨森林公园

福建省东山国家海滨森林公园是1992年7月国家林业部公布的,由赤山林场、西山岩、大帽山组成,方圆80000 亩,森林覆盖率为96%。海滨森林公园濒临大海,集中在乌礁湾一带,西南侧海域横卧着龙虎狮象四...

东山碑廊
东山碑廊

东山碑廊位于东山风动石、关帝庙与古城墙之间的一片坡地。古城北门内有一岔路通往莲花池。在这条林中小路的中段两侧,一高一低面对面矗立着两座石碑坊,低的为“民俗角”入口,高的便是碑廊的入口。拾阶而上,过了...

风力发电站
风力发电站

风力发电站,耸立在东山岛最高峰苏峰山南麓的澳仔山。从海滨环岛旅游公路进入冬古村,一条宽敞的水泥路从山下盘旋到山头。沿途可以观看充满田园风光的农家村落和青翠欲滴的芦笋园,可以探访郑成功战船沉船遗址——...

陈城村特产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