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山西 晋城 高平市 神农镇
神农镇介绍
神农镇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人口密度为500人/平方公里。神农镇东有虎头山和狗王山,西有郎公山,北有羊头山,三面环山,东仓河、西仓河从北向南流经全境。境内地势复杂,沟壑纵横,平地较少,大部属丘陵和半山区。神农镇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10℃,最高温度32-34℃,最低温度-15--18℃。年降雨量550毫米左右,以7-9月为最多。无霜期160-170天。 历史沿革 据当地发掘出的墓志铭考证,唐天祐七年(910)有“泽州高平县神农乡”的称谓,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27)有“泽郡高平乡神农团池村”的称谓,北宋元符二年(1098)有“泽州高平县神农乡”的称谓。从这些称谓可以看出,神农镇历史上属泽州高平县管辖。现为高平市所辖。在行政区划上,清代实行都里制时属高平第一、二、三都管辖。民国时改区村制后属高平第五区。1956年取消区级制后改为团池乡。1958年取消乡建制,改为管理区。1961年取消管理区,设置团池人民公社。1984年又改建为团池乡人民政府。2000年经省政府批准,恢复原“神农”命名,设立神农镇。 炎帝故里 神农镇历史悠久。境内的羊头山,古来是泽州、潞州(今长治市、晋城市)的分界地,有“岭限二郡,麓跨三邑(即长治、长子、高平)”之称。这里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开创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在以羊头山为中心的区域内,现存有神农城、神农泉、神农井、神农庙、五谷畦、神农洞等许多遗迹遗址,并存以炎帝陵为中心的炎帝中庙、炎帝行宫、神农祠等一系列独特的炎帝文化古建筑群落。炎帝在这里种五谷、尝百草、制耒耜、兴医药、制陶器、开日市、始兴稼穑的原始农耕文化美好传说代代流传。与炎帝有关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惯和记载炎帝功德的碑文石刻十分丰富。形成了一个炎帝神农氏从生产、生活到安葬以及后人祭祀等完整的炎帝文化体系。仅神农镇方圆50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羊头山神农高庙、神农城、神农井、神农泉、五谷畦、北魏石窟群,有下台村炎帝中庙,故关村炎帝行宫,庄里村炎帝陵等,羊头山北齐天保二年(551)的石碑就刻有“神农圣灵所托”等字样。唐天授二年(691)所立的《泽州高平县羊头山清化寺碑》,碑文有“此山炎帝之所居也”,炎帝“遍陟群山,备尝庶草,届斯一所,获五谷焉”的明确记载。在炎帝陵前,现存一块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所立的刻有“炎帝陵”三个大字的石碑。可以说,神农镇作为中华文明史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农耕文明和医药文明之“源”,是华夏民族和全球华人的“根”。 经济建设 如何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神农镇人民政府做出不懈的努力。近年来,在做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大量的宣传工作,修复了羊头山神农庙,清整了羊头山的遗址遗迹,修通了旅游公路,建起了羊头山祭祀大广场。2002年,承办了高平市举行的首届炎帝文化旅游节和社会各界公祭神农炎帝典礼。2004年7月,趁召开高平炎帝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之际,又承办了高平市举行的规模空前盛大的第二届炎帝文化旅游节暨社会各界公祭神农炎帝典礼。2005年7月,配合市里成功举办了央视三套《热情广场》——羊头山放歌的录制工作。目前,羊头山炎帝文化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已初具规模,到这里游览观光的人络绎不绝, 还有1个地名与神农镇同名:陕西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
神农镇地区行政机构
神农镇景点列表
神农镇特产列表
羊肉李圪抓
羊肉李圪抓

李圪抓 全名叫羊肉李圪抓,是高平风味小吃中的一朵奇葩。相传一个姓李的牧羊人喜欢吃羊肉包子,食多生厌,他就忽发奇想,借来邻居做煎饼的鏊子,想把包子用油煎一下,可包子皮厚难熟,他就在手上抹了点油,把包子...

猪头肉疙夹火烧
猪头肉疙夹火烧

除了烧豆腐,猪头肉疙夹火烧,也是在高平人最常见的一种小吃。 猪头肉色泽红润,口感肥而不腻。猪头肉疙夹火烧,就是将做熟的猪头肉,加葱花、蒜汁等调味品放在烤好的火烧里,类似于北京的卤煮火烧,陕西风味的白...

猪皮冻
猪皮冻

猪皮冻,是一种用猪皮熬制而成的凉菜。高平市米山镇的米山大食堂,这里是高平做猪皮冻最出名的地方。 猪皮冻是中国传统食品之一,味道好,营养丰富,跟猪蹄一样同样富含大量的胶原蛋白,是一种美容食品。 炒卤面

炒卤面
炒卤面

卤面,是北方地区家喻户晓的一道主食。因其口感颇佳而深受大家的喜爱。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肉卤面和素卤面。将豆角掰成段状,然后入锅加葱丝、盐清炒。将蒸熟的面丝放入锅中,盖在肉和豆角之上。将汤汁均匀浇在...

高平丝绸
高平丝绸

中国是丝绸圣地,丝绸的源渊产地就在山西高平。泫水是缫丝的首创地,它便在高平市西北山区的泫谷,具体是发源于西珏山簏的泫水河。新中国早期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高平最早叫泫氏县,那里有条河叫泫水,泫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