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香港 深水埗区
深水埗区介绍
深水埗区
深水埗区(英语:ShamShuiPoDistrict)是香港十八区的其中一区,位处九龙西北。北望琵琶山、尖山和笔架山,南以界限街,西北面以呈祥道及荔景山道为界、东面以港铁东铁线路轨为界。2001年的人口有353,550。面积约948公顷。根据2001年香港0的估计,深水埗区的人口约有353,550人。 深水埗区包括深水埗、长沙湾、荔枝角、苏屋、石硖尾、又一村、大窝坪、昂船洲南部(指未经1990年代填海工程成为葵涌货柜码头的范围)。 深水埗区西北面以呈祥道及荔景山道为界,因此一部分被人视为九龙的地区,如九华径、华荔邨等,实际都属于葵青区,而清丽苑(在荔景山道以南呈祥道以北)及盈晖台则是深水埗区的范围。 另外深水埗区东面及南面则以港铁东铁线路轨及界限街为界,因此界限街(至港铁东铁线之前一段)以南的地区,属于是油尖旺区的,而又一城、香港城市大学、又一村等被视为九龙塘的地方,实际属于深水埗区。 [编辑]历史 兴建地铁时,在长沙湾等地曾出土相当新石器时代文物早在新石器时代,长沙湾附近就已经有人居住。位于李郑屋邨的东汉古墓,引证了香港的沧海桑田,因为从发掘的经过,发现当时古墓在建造之时,位于海边,但发掘的时候,位于山边的李郑屋古墓与海边已有一段距离。 深水埗区一带位处界限街以北,属于新九龙地区,因此到了1898年才由英国管治。当时区内一带主要有九华径、长沙湾、深水埗及九龙塘四个主要聚居地,人口约3,000人,居民主要靠务农、种花、捕鱼及航运货物维生。深水埗是当时一带的市集,并设有一个码头将货物转运到香港岛。深水埗便因该码头而得名。 1920年代起,0发展旺角一带,其北部的深水埗及长沙湾一带也相应被发展。加上当时海外华侨的投资,使该区成为战前九龙的主要工业区,设有纺织、制衣、五金及搪瓷工厂。 1940年代末,大批难民踊入香港,当中不少人在深水埗区内兴建木屋。1953年的石硖尾大火,使很多灾民失去家园,令香港0在该处兴建香港第一个公共房屋-石硖尾邨。 自1960年代起,随着香港工业迅速发展,深水埗区的工业发展也日益蓬勃,加上区内兴建了大量公共房屋,使该区至1990年代一直是最多人口的行政区。 以下地名与深水埗区面积相当:广东河源市源城区高埔岗农场河南周口商水县老城街道湖北黄石市西塞山区黄思湾街道辽宁阜新细河区西苑街道北京海淀区上地街道吉林白城市洮北区铁东街道河南南阳邓州市花洲街道山东青岛李沧区楼山街道四川广安广安区中桥街道浙江省台州路桥区路桥街道香港特别行政区黄大仙区北京朝阳区常营地区
深水埗区地区行政机构
中医管理局 中心血站 乡镇企业局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交通局 人事局 人口与计生委 人才市场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人民政府办公室 人民政府参事室 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人民检察院 人民防空办公室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体育局 供电公司 信息产业局 信访局 公安局 公安消防局 公路总段 共青团市委 农业局 农业机械管理局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劳动教养工作管理局 医疗保险局 卫生局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司法局 商务局 国土资源局 国家保密局 国家税务局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有资产管理局 图书馆 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 地方税务局 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地震局 城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 外事侨务旅游局 妇幼保健院 妇联 委党校 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委政府招待办 委政法委员会 委政研室 委统战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审计局 工业促进局 工商业联合会 工商行政管理局 市政管理委员会 广播电视局 建设局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 归国华侨联合会 总工会 扶贫开发办公室 投资促进局 投资管理中心 招商局 招投标中心 政府口岸办公室 政府新闻办公室(外宣办) 政府采购办公室 教育局 文化局 文物局 新闻出版局 无线电管理局 机构编制委员会 林业局 残疾人联合会 民政局 民族宗教事务局 气象局 水产局 水利局 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海外联谊会 消费者委员会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版权局 物价局 环境保护局 电信分公司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监察局 监狱管理局 科协 科学技术局 移动分公司 粮食局 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纪委监察局 经济信息中心 经济委员会 统计局 老干部局 老龄委 行政服务中心 规划局 财政局 质量技术监督局 路政局 运输管理局 通信管理局 邮政局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深水埗区景点列表
深水埗区特产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