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100多亩,设有卡丁车场、射箭训练场、网球场、大型烧烤场。四周绿树围绕,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卡丁车场赛道按8X1000米国际比赛标准设计建造,有双人越野车80CC型、卡丁车160CC型、200C...
接霞庄位于斗门镇南门村新围,占地面积约53500平方米,是珠海市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古村落庄园。 提起南门村,人们自然会怀旧寻古,追溯起历经沧桑的史实。宋朝末年,朝廷-无能,在北方游牧民族的攻城拔寨中...
金台寺,原名金台精舍,位于黄梁都(今斗门县)黄杨山第二峰中腰(大赤坎村人称为乌苏峰),座南向北。南宋末年,宋军在新会崖门抗元失败后,承节侍郎赵时纵,大理寺丞龚行卿、翰林学士邓光荐等人为了逃避元兵的追...
菉猗堂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清代乾隆年间曾修复过,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弟魏王匡美的十五代裔赵隆(即赵晴峰),为祀其曾祖父梅南而建。属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菉猗”是大赤坎、南门赵氏四世祖梅南的...
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因民居循地形由高而低,顺着斜山坡,一排排整齐排列,故名“斜排”。现保存完好的古屋近百栋,多为土夯坭墙,瓦木结构,配以木雕石刻等装饰,是典型的岭南乡村民居特色。民国...
客家竹板山歌是传统山歌的一种表演形式,其节奏比普通的山歌更鲜明,更富有表现力。它主要是运用汉语的客家方言演唱,一般以七言四句为一首,曲词优美、音域不广,易学易唱,深受客家民众的喜爱。信息来源:斗门镇...
斗门的民间醒狮活动最早出现在明朝中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斗门醒狮属于南狮技艺,融武术、舞蹈、音乐为一体,各个镇村都有自己的醒狮队,逢年过节都会组织表演。斗门醒狮表演技法多样,分为单狮舞和群狮...
又称“八音柜”,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音乐,锣鼓柜在斗门地区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柜前后装有抬杠供两人抬柜之用,柜上装有小鼓、铜锣、铜鼓、木鱼等敲击乐器。每队20多至30多人,表演时乐手身穿盛装,在路承...
客家咸茶从清乾隆(1744年)开始盛行,摒弃了传统擂茶中的荤食,保留素食部分,并不断地发展其特色,成为当地客家饮食风俗中最具特色的茶文化的一朵奇葩流传至今。其主要原料有:茶叶(成品茶或茶青)、花生、...
清明做艾饼是斗门人传统风俗习惯,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制作艾饼主要有备料、整理艾叶、和粉、制作陷料、包饼和蒸煮6个步骤,全是传统手工制作,工序颇为繁锁。最嫩的艾叶要在每年三月份,也就是清明前几天才能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