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云南 德宏州 盈江县 昔马镇 胜利村
胜利村介绍
胜利村
该行政村隶属盈江县昔马镇,地处昔马镇政府所在地,交通方便,距县城54公里。东邻太平镇龙盆村,南邻昔马镇团结村,西邻那邦镇街道村,北邻昔马镇保边村。辖山梁子、双坡一组、双坡二组、王家寨一组、王家寨二组、街子一组、街子二组、何家脚、秋场坡、石桩脚、黄莲河一组、黄莲河二组、黄莲河三组、黄莲河四组等1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31户,有乡村人口4319人,其中农业人口3742人,劳动力241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759人。 全村国土面积54.48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3,75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洋芋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7,567亩,人均耕地1.9亩,林地53,546亩。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18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 -人文地理胜利村地处昔马镇辖区内,是昔马镇政府所在地,交通方便,东邻太平镇,南邻昔马镇团结村,西邻那邦镇,北邻昔马镇保边村。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山区村。辖区内有一座观音寺。本村共有3个业余文娱宣传队。民间节日气氛特别浓厚,“正月十五”、“九九重阳节”在特定的地点举行-,载歌载舞。有动听地昔马山歌、民间小调。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7,567亩(其中:水田3,539亩,旱地4,028亩),人均耕地1.9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洋芋等作物;拥有林地53,546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3亩,主要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046亩,其中养殖面积13亩;其他面积19,560亩。有石英沙等资源。 -基础设施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有831户通自来水。有831户通电,有537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4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65%和6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5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59户(分别占总数的79%和43%)。 该村到镇政府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辖区内有车站、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汽车20辆,拖拉机28辆,摩托车130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227.00亩,有效灌溉率为100%。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8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5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8户。全村有6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有6个自然村已通路;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8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9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4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0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6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26万元,占总收入的37%;畜牧业收入380万元,占总收入的3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892头,肉牛390头,肉羊118头);林业收入17万元,占总收入的2%;第二、三产业收入301万元,占总收入的26%;工资性收入36万元,占总收入的3%。农民人均纯收入2418元,农民收入以第一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98人(占劳动力的12%),在省内务工215人,到省外务工83人。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第一产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10年第一产业全村总收入828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72%。 -人口卫生到2010年底,该村有农户831户,共乡村人口4319人,其中男性2192人,女性2127人。其中农业人口3742人,劳动2418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4319人。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153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100%;享受低保88人(人员名单附后),五保户5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村卫生所面积为2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镇卫生院在本村辖区内。该村建有公厕1个,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1个,人畜混居的农户831户,占农户总数的100%。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4,470平方米,到2010年底,拥有教师46人,在校学生749人,昔马镇华侨中学在本村辖区。整个村委会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082人,其中小学生802人,中学生28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6个、图书室6个、业余文娱宣传队3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基层组织到2010年底,该村建有党支部6个,共有党员69人,其中男党员52人、女党员17人。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支书、副主任组成,下设山梁子、双坡、王家寨等14个村民小组。 -新农村建设2010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发展重点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人畜饮水等。 该村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种植业:种植洋芋3000亩,种植茶叶610亩。基础设施建设:(1)农田水利。计划投入91万元维修大涫沟、老碾子沟、新田沟、山梁子沟。投入20万元维修黄莲河水坝,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确保农田实现旱劳保收。(2)人畜饮水。计划投资6万元改进山梁子人畜饮水工程。(3)交通,计划投资30万元完成黄莲河弹石路面铺筑。 到“十二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2418元增加到4200元。[ 还有111个地名与胜利村同名:云南怒江州兰坪县河西乡胜利村云南大理州南涧县拥翠乡胜利村云南大理州洱源县西山乡胜利村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市东旺乡胜利村云南大理州云龙县关坪乡胜利村云南普洱墨江县孟弄乡胜利村浙江省台州三门县沿赤乡胜利村云南保山腾冲县滇滩镇胜利村江苏泰州泰兴市黄桥镇胜利村云南玉溪新平县漠沙镇胜利村山东东营垦利县胜坨镇胜利村云南红河州屏边县白河乡胜利村山东东营垦利县永安镇胜利村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三七市镇胜利村浙江省绍兴柯桥区福全镇胜利村江西赣州石城县屏山镇胜利村查看全部112个胜利村>>
胜利村地区行政机构
胜利村景点列表
中国榕树王
中国榕树王

中国榕树王,位于盈江县铜壁关老刀弄寨旁的亚热带雨林之中,距离县城约30公里。树高约40米,由下垂的气生根长成的新树干已达100多根,每年仍有10多条气生根在增加,树冠覆面积达5.5亩,远远看去,犹如...

刀安仁墓
刀安仁墓

刀安仁墓 刀安仁,以名郗安仁,字沛生,傣族,1872年生于盈江县。十九岁承袭干崖二十三任土司,期间为捍卫疆土坚持8年浴血抗英,力推新学,发展民族工业,必革文字(傣文),创办新学,兴办工厂,开设银庄,...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以盈江县铜壁关林区为主,还包括陇川县和瑞丽市部分林区,总面积40多万亩。 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向北热带过渡地区,北部有高原屏障,南部受印度洋季风和阿拉伯半岛、印度半...

榕树王
榕树王

榕树王 当地人把榕树称为大青树,傣族人民还把雄姿英发的古榕奉为神树。千姿百态的榕树遍布整个盈江坝,把盈江的山水点缀得更加秀美,其中生长在盈江县铜壁关老刀弄寨旁的榕树气势雄伟,树冠象一把巨伞,浓荫四布...

卡场河瀑布
卡场河瀑布

卡场河瀑布 卡场河瀑布位于卡场乡盆都寨脚。卡场河上游平静而清澈、呈岸乳色,绿绿树丛,与水中倒影相映。河流至盆都寨附近,地面突然陡峭,河中岩石兀立,层层阶石,从而形成大小不一的瀑布,然后猛跌下深谭,如...

胜利村特产列表
景颇族舂筒菜
景颇族舂筒菜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族的菜谱中,以舂菜最富于特色,吃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景颇人的舂筒菜可谓桌上的永恒主题。舂筒不响,吃饭不香,景颇族群众几乎每一家都有舂筒,每一顿饭都加舂菜。而且所有动植物菜...

饵丝
饵丝

早点享用毫甩(饵丝)是瑞丽人每天必须做的第一件事。这东西味道鲜美,食而不腻,百吃不厌。 毫甩是用当地上等软米作原料,其中以大白谷,毫磨细(当地上等软米)等品种的软米舂制出来的毫甩为最佳。软米经水泡后...

绿叶宴
绿叶宴

绿叶宴是景颇山寨中既古朴又带点野性的名宴。以当地极为丰富的山菜和野味为主,采用传统的烤、煮、炸、腌等手法烹制,用肥大的树叶或芭蕉叶包盛饭菜,用树叶叠成勺、盆盛汤,因满席翠绿、全不用碗筷而得名。逐一打...

牛肚子果
牛肚子果

瑞丽江位于北纬24度线上,与海南岛相差5个纬度线。但是,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关系,海南岛的许多热带植物也在这里安家落户。菠萝蜜树高大粗壮,它的结果方式与其它果树不一样,在树枝上、树身上结果,...

大白茶
大白茶

大白茶产自景谷县,海拔1600米的秧塔村,是云南大叶良种。在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后,由一位“每天吃六碗米,使九斤半锄头”的陈六九去江迤(即澜沧江)边做生意,在茶山坝发现白茶种,便偷偷地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