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贵州 遵义 遵义县 三岔镇 庆远社区
庆远社区介绍
庆远社区
庆远居是2003年12月撤办并村时设立的,由原柏香村、庆远村、街道居委会组成。全居总面积8.2平方公里,现有31个村(居)民小组。其中8个居民小组,2007年年末人口5512人,2372户,其中非农业人口1635人,农业人口2977人;农业人口年人均纯收入2320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左右。耕地总面积2612亩,其中田1778亩,土834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5亩左右;林地1500亩,经济园730亩,水域面积140亩。粮食总产量1436吨,1997年外出务工人员435人,2002年外出务工人员618人,2007年外出务工人员725人。2002年退耕还林及建设用地72亩,2007年退耕还林及建设用地14亩,2002年荒芜土地8亩,2007年荒芜土地73亩。 庆远居位于三岔镇政府所在地,东与长山村相连,南和苏山村毗邻,西与红星村交界,北靠红光村接壤。距县城南白9Km,至遵义市中心约25Km,距川黔铁路南白站和贵遵高等级公路出入口处7Km,有南白至开阳县(贵阳市)、南白至瓮安县(都匀市)公路在此交汇,是县城南白连接黔南、黔东南、开阳县(贵阳市)以及本县东南部十镇的重要交通枢纽。由于铁路、公路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因此,交通地位在全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目前,全居实现了公路“组组通”、程控电话“组组通”,开通了移动、联通和小灵通等移动通讯设备,这些硬件设施的完善,为物资的运输和对外信息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庆远居是属集镇与农村结合体,集镇即三岔街上,称庆远场,有上百年的历史,庆远场的称谓源出有因,传说是三岔一位叫罗庆远富翁,在三岔街上开铺经商而形成集市,并出资在三岔街上老场河上,修建了一座石桥,将两处相连,取名庆远桥,庆远场便以此成名,延续至今。2003年,建制村级组织时,将两村一居合并,为延续历史来源,命名为庆远居。 庆远场在建镇前只有一条独街,街道狭窄,路面为泥石。还是通往龙坪的交通要道,每逢赶场天车辆往来成了难题,交通堵塞司空见惯。街上居民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环境下生活。随着政策开放,村民生活不断改善,在原乡政府的支持下,对庆远场进行了道路维修改造,新修建环街路,硬化街道路面,新建安装自来水。一九九二年建镇后,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发展,新建了一条长1.5公里,宽20米,在街心有标志性绿化带的道街,为纪念红军长征播下红色火种而命名为迎红大街。老街不断改造,今非昔比,以他的历史来源命名称庆远路,除此之外,按庆远的历史、人文、方位走向命名了红旗路、庆丰路、西灵路和小步巷街,今日的庆远场虽无都市繁华,却有城镇化规模。 庆远居是三岔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货物集散中心,商贾云集之地,为我居的个体工商业和运输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区位优势,现有个体工业90户,商业245户,个体运输60户,其中从事客运17户,新建的三岔客车站已竣工投入使用。由于人流量增大,从而孕育了三轮车、摩托车的载客业。为旅客提供方便,为剩余劳动提供就业之路,促进了经济发展。在文教、卫生、金融等方面发展迅速,三岔镇镇中、镇小位于庆远居境内,给全居幼年儿童接受教育创造了条件,全居现已扫除青壮年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对村民进行农技培训,有4人获“农民农技师”证书,20多人取得“农民技术职称”,各类科技示范户100多户,为全居农业生产、农业经济起到带动作用和技术保障。为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改善医疗条件,居内在乡下设立居卫生室。 全居有14个村民组属于农村,随着党惠民政策的不断升华,农村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居现已实现“五通”即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村民通过不断努力,思想上有了更高的追求和向往,积极参与“四在农家”活动,现己在前进组建示范点,硬化窜寨路2000米。 庆远居境内有河流穿境而过,烂碑堰灌区流域遍及全居二分之一村民组,有利于农业发展。农业机具为农业增收提供先足条件,全居现有大型抽水机6台,潜水泵135台。农业生产水平在全镇处于领先地位,遵义县最早的“两杂”制种基地就建在本居,是全镇粮食、油菜、烤烟、蔬菜、生猪等主要产区。粮食常年产量在1436吨以上,油菜产量在100吨左右,生猪出栏在1500头左右,烤烟产值在45万元左右。但由于生产结构单一,主要是以常规种植业为主,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要促进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调整产业优化结构,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搞好农业综合开发,为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创造条件。 由于庆远居区位优势强,交通便捷,电力实施完善,全居有总动力装机容量25000千瓦,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先足条件,现有居办企业2家即庆远采石场和柏香茶场,外资企业6家,已形成规模企业3家即鹰锋集团三岔水泥二分厂、黔源冶炼有限公司、遵义市恒星化工公司。企业的发展为居委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居民收入。 庆远居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境内有遵义县历史文物保护单位3处,具有光辉历史的三岔红军烈士陵园,位于光明组,在上级的重视下,对陵园进行维修,面貌焕然一新,陵园在绿荫掩映下,更加庄严肃穆,成为青少年历史教育基地,也成为人们夏天休闲的好去处。有喀斯特地貌溶洞奇观明阳洞,位于前进村民组,洞内钟乳石各具形态,冬暖夏凉,并且四季香烟缭绕,具有旅游观光价值。还有唐封播州候罗荣墓,位于齐心村民组,有追寻历史文化,仰慕名人风范的情操。 --人口总数:5201人农业人口:4983人非农业人口:218人 --行政区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1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456.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名特产品:辣椒办公所在地:三岔镇街上
庆远社区地区行政机构
庆远社区景点列表
遵义龙岩洞
遵义龙岩洞

龙岩洞位于遵义县枫香镇青坑村九龙山上,距遵义市城区 50 公里 ,离遵仁公路 1 公里 。 溶洞发育于寒武系白云质灰岩山腹,造山运动中,地壳隆升,九龙山崛起,水位下切,形成高位溶洞,各种岩溶堆积物和...

仙人山景区
仙人山景区

仙人山是大娄山的主峰,位于遵义县山盆镇的高雄村。仙人山共有三个景区。第一景区叫三重岩,方圆几里集中分布着巨大怪异的石峰、石林,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乌龟、老鹰,还有的像飘逸的仙人在聚会,或黑或白,...

三合青龙寺
三合青龙寺

三合青龙寺 遵义县三合镇乌江岸边之青龙寺。苍翠群山环伺,宝刹庄严,气势宏伟,堪称黔北佛教名胜。 有寺已久。相传此寺建于宋朝,缘起天空飞来一巨石,落于李姓田内,村民遂建庙。初为“飞神庙”,因事有灵,更...

尚嵇楠木渡山庄
尚嵇楠木渡山庄

尚嵇楠木渡山庄 楠木渡山庄,位于遵义县尚嵇镇千里乌江之楠木古渡口岸上。该山庄所在位置楠木渡两岸群峰对峙,悬崖峭壁风光绚丽。相传明朝年间,当地-从渡口向朝廷运送贡品楠木,楠木渡之名因此得来。西开10年...

古刹西来寺
古刹西来寺

古刹西来寺 “西来寺”位于贵州省遵义县境内,遵义市至鸭溪的省级公路30公里处的龙坑镇八里村,地处遵义市和遵义县域经济带之间,地理发展优势突出,交通便利。 西来寺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戍至...

庆远社区特产列表
白果贡米
白果贡米

遵义府志记载,宋元年间,唐乾符三年(876年),杨端率部在今市南10公里白锦堡建立世袭统治,杨家从此成为播州的土皇帝,世代对白果大米情有独钟。后杨氏家族内讧,杨光荣、杨文贵叔侄献地归顺北宋,将白果大...

尚嵇豆腐皮
尚嵇豆腐皮

尚嵇豆腐皮是遵义县的名产。这是一种高度发酵的豆制品。豆腐皮成片状,黄褐色或黑褐色,油润滑腻,其质绵软有弹性,生食细嚼,越嚼越香,油炸时则迅速膨胀,变成香脆异常的乳黄色酥片,吃后令人回味无穷。加之豆腐...

鸭溪豆豉火锅
鸭溪豆豉火锅

鸭溪豆豉火锅的历史虽然不算太长,但已有30年了。且一开张便顾客盈门,火锅美味被越来越多食客认同,逐渐引起外界关注,过往客商游人,慕名前来品尝的,一年到头,络绎不绝。鸭溪豆豉火锅,是一种大众口味、农民...

鸭溪凉粉
鸭溪凉粉

鸭溪凉粉是 遵义地方最具有特色的一种夏季休闲消暑风味小吃,是女孩子特别喜欢的小吃,因产自遵义县鸭溪镇而得名。它采用优质豌豆为原料,经过水泡、细磨、滤渣、煮制和冷却之后,切为薄薄的长条状。看上去色泽嫩...

南白黄糕粑
南白黄糕粑

黄糕粑为遵义特产,尤以南白镇所产最为出名。 黄糕粑的原料为上好的大米、糯米和黄豆。将米磨成粉,糯米蒸熟,黄豆磨浆,掺合拌匀,待浆干后搓揉成团,打成长条形块状,外包斑竹笋壳蒸制而成。 蒸熟后的粑表面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