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广东 佛山市 禅城区 南庄镇 河滘村
河滘村介绍
河滘村
河滘村位于南庄镇东南面,与顺德连接,辖区包括两个自然村,即四村(包括姓陆、姓潘、姓梁、姓何、姓郑),五村(包括姓蒙、姓黎),清朝时属鳌头堡。 河滘村最兴盛时期,在三十年代初,即晚清和民国初年。其时有人口3500多人,3300亩耕地、鱼塘,有缫丝厂三间,职工2000多人。日寇侵华后,因战火连天使村民四处逃荒,耕地荒置,民不聊生,到解放前还剩下村民不足1500人,实际耕地面积不足1500亩。 1950年初,人民生活开始稳定,并成立农会开始土地改革工作,公田公地,并成立互助组,在1956年改名为合作社,1958年10月实行公社化,又成立集体饭堂,实行“日食三餐不用钱”,实行工资制,一组劳动力每月工资8元。后在1960年解散集体饭堂,1961年底体制下放,在随后的十多年里,农村生产始终停滞不前,到改革开放后才有大发展的机会。 工农业发展情况: 河滘农业生产初时主要以种稻谷为主,后开始种桑养蚕、养鱼,种植甘蔗。1980年后,工农业生产大步发展,经济不断腾飞,到1993年开始,农业生产以养鱼养猪为主,河滘农业从三大主产转型为单一养殖。 河滘工业在1970年前基本是一片空白。当时为了解决部分知青下乡需要,开始利用挂靠形式,办一些小工业。其时,河滘第一间“河滘铸造厂”诞生了。之后扩大为“河滘五金厂”。1973年又开办“河滘荇厂”、“河滘木厂”、“河滘粉笔厂”、“河滘塑料厂”等。到1979年,工业产值已达41万元。1991年开始筹办“河滘建陶厂”、“河滘无釉砖厂”,从此,工业产值和村民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长期以来,河滘医疗卫生非常落后,邻近只有杏市圩有一间中西医结合的卫生所。1968年村办起卫生站,同时建立起合作医疗制度,一直维持到现在。随着集体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村民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1985年开始建立两级环卫队,每天清洁街道。另外,村委会于1998年雇请灭鼠专业队,每年进行全面的灭鼠工作,进一步净化环境,以除鼠害之苦。 饮用水卫生不断改善。以前河滘人饮河涌水、井水,到1985年,建成一座水塔,把河涌水抽进水塔过滤、消毒后,供村民饮用。到1986年全村建成了五座小水塔,开始饮用比较清洁的水。1994年南庄自来水厂建成供水,全面结束了“小水塔”时代,村民才饮用到符合卫生标准的自来水。 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由于河滘原是一个多姓氏村落,在封建社会时代,差不多每个较大的姓氏都有一至两家书塾。晚清及民国初期,由几个大村在杏市圩合办一间“端洲书院”,成为当时此地区的最高学府。 民国年间,村中的书塾改为小学,比较著名的有黎氏在1927年开办的“天镇小学”;陆氏在1926年开办的“和乐小学”。沦陷时期,所有学校基本停顿。到1945年光复后,学校才重新开办。 解放后,1953年把原“和乐、象贤、天镇”三校合并,改名为“鳌南乡第一小学”,1958年改名为“河滘小学”。为了满足村民子弟入学需要,1958年开始开办两所“民办小学”。1965年又开办过半农半读的“农业中学”。1965年又开办过半农半读的“中午班”。在此期间,河滘小学曾开设过两年制的初中班。 1985年,建成河滘小学,校舍占地面积达3500平方米,共有16个课室。1995年由村委会出资1800万元,建成一座占地26400平方米的现代化小学。自此,河滘的教育事业迈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幼儿教育方面,改革开放后得到重视,1986年办起了正规的幼儿园。 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情况: 河滘的村民喜欢看粤剧,常请广州、佛山等地的粤剧团来村演出。因当时运输只靠水路,十分不便。后来,村内青年文艺爱好者于1952年自己成立“和乐粤剧团”,利用业余时间排演古装戏向人民群众开展宣传。1958年公社化后,成立鳌南文工团,排演话剧、音乐、舞蹈为主,文工团于1960年底解散。 1966年0开始后,又成立河滘文艺宣传队,演出时装粤剧,并受到县文化部门的好评,被邀请到全县各地演出。当时村民的文娱活动除观看本村的文艺宣传队演出外,每年公社(即现时的镇)都有几次由电影队到村内放电影。 赛艇和赛龙舟是河滘的主要体育活动,也是传统性的群众体育活动内容。解放前比较出名的有陆氏的“凤云艇”(五人)、黎氏的“京兆艇”(五人)。解放后的1964年,陆氏曾举办过一场较大的规模十一人龙舟赛事。到了改革开放年头,赛龙活动活跃起来,新购五人龙舟达30只,举办大小赛事多场。今天,河滘的赛龙活动年年有赛事。 1979年开始,河滘举办了第一届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篮球,乒乓球、男女子拔河、跳高、跳远、三级跳、男女子象棋、套环等比赛项目。1996年举办第二届运动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各村先后建成了灯光球场8个。各生产小组的文化楼也购置了乒乓球台。 村政建设情况: 1978年河滘建成第一条公路,同时购入第一台货车,才改变了河网地带多不便通行的交通状况。1975年将村内街道路面扩宽,将石板路改成了灰渣路,1992年又将灰渣路改成水泥路。到2000年全村内巷基本实现了水泥路面化。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道路建设不断加快。1980年又建成一座高桥,1983年河滘路开通,1996年建成河滘工业大道,1998年把原来的沙泥路改成水泥路。 河滘的桥,过去都是木桥和石板桥,现在村内大部分桥梁已建成水泥桥或铁桥,共计建有水泥桥11座,铁桥4座,现仍有木桥3座,保存得较好的木桥是细桥头桥,已有110年历史。1985年开始由原来的三块柚木板加宽至五块。 名人名物: 河滘属革命老区,开展过抗日游击战,在此建立了游击基地,1945年5月,驻守河滘的队员转入地下活动,游击队员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在这集结、休整、培训游击队员,其时最多一夜间集结千多人。由此,涌现出一批革命者,如霍文、陈英、霍玉(女)、张屏(女)等。他们带领游击队员,打击“敌、伪、顽”势力。为此,解放后人民政府将河滘冲口村划为革命老区,不少原游击队员都前往此地视察参观。 河滘在历史上也出过一些名人,如潘光鄂,清朝嘉庆年间任广东学圣(省科举的主考官)。其孙潘显桐,是清咸年间考中翰林,原祖居河滘登云巷,后迁佛山公正路居住,所住的街巷定名为登云里巷。 著名跌打医师黎铎,曾是广州市四大名医之一。1920年在广州市创办“黎铎医院”。1952年将医院献给人民政府,后改名为“广州市荔湾医院”。黎铎曾任广州市工会主席,曾率领广州市工会代表团赶苏联莫斯科参加国际会议。1927年出资在家乡兴办“天镇小学”,任名誉校长,免费供子弟入读,同时为乡亲免费治病。 麻陈荔枝曾是河滘的著名特产,其荔枝肉厚核细、清甜清爽口,用玉扣纸包肉而纸不湿,与增城挂绿可媲美。据一些老人回忆,麻陈荔枝的主人蒙翰臣的父亲在美国檀香山经商时,曾与增城挂绿的主人是好友,回国后增城挂绿的主人,送了七棵荔枝树种给蒙翰臣的父亲栽种,其中六棵种在麻陈(地名),一棵种在独松(地名),可惜抗战期间,1941年因饥荒所迫,蒙翰臣将七棵成材的荔枝树砍掉当柴,卖往石湾烧缸瓦换粮以充饥,一代名果就此湮没。 河滘祠堂有悠久历史,由于姓氏多,建祠堂也多。所建祠堂基本分为三类:一类是家祠,一类是公祠,另一类是家塾。 由于历史原因,除蒙氏宗祠当作小学校址外,其余大、小祠堂均被拆改成“蚕箔室”。 被毁的宗祠堂造工颇为精细,多仿照宫廷建筑,多为“两进”、“三进”,水磨清砖墙,白石基础,洋木大门,两边有青云巷,天阶两边有走廊,木结构精细,瓦面有“鳌鱼脊”,很有历史文物价值。 河滘村中也有一些古老的房屋,上有镬耳室内有浮雕壁画,陈设古朴。现保存得较好的是桥南细桥街乌石一横2号的陆群屋,东便大街五巷5号、7号的蒙乃光屋。 河滘村心坊“大街厂”对涌发现一对古墓,建于清代,是一座衣冠冢墓,建筑相当讲究,现保存较好。 河滘有棵数百年树龄的木棉树,五人才合抱树身,树高30多米,是河滘的一大标志性的高树,因两次遇雷击而将主干击断,去年村委会出资2000多元,抢救该树,为其治理伤口。 河滘仍保存一台较为古老的消防水框,作为村民的文物观赏之用。
河滘村地区行政机构
河滘村景点列表
兆祥黄公祠
兆祥黄公祠

“兆祥黄公祠”是著名中成药“黄祥华如意油”创始人黄大年的祠堂。黄大年字“兆祥”,于清咸丰年间始创“黄祥华如意油”,此药处方相传来自“白衣庵”主持之手,黄家父子在一次中暑后该庵主持赠方煎煮饮用,果然药...

基督教赉恩堂
基督教赉恩堂

基督教赉恩堂建于1923年,由在佛山传教的美国基督教信徒倡建,由神召会李霞露牧师、李承恩等信徒募捐购建。座西南向东北,为外三层内四层仿哥特式红砖建筑,面阔16.3米,进深17.7米,总占地300平方...

莲峰书院
莲峰书院

莲峰书院位于石湾区莲子岗丰宁寺侧,是保存为完好的一间规模较大的古代建筑,莲峰书院始建于清初,由康熙年间最后一任南海知县宋玮召集七堡士绅捐资修建作为七堡内五十四个村庄子弟的封建科举的教育场所。据《南海...

南风灶窑址
南风灶窑址

南风灶窑址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日用陶瓷三厂西南角镇岗上,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而紧靠东平河畔,因窑向正南,故称。是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始建,沿用400余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国内罕见的古龙窑。古...

鸿胜馆
鸿胜馆

佛山鸿胜馆创办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原称佛山蔡李佛武馆。光绪初年,由蔡李佛拳创始人陈享的得意弟子张炎接任馆主,改称鸿胜馆。鸿胜馆从成立到1949年闭馆的98年来,培育了陈盛、雷灿、黄宽、李恩、...

河滘村特产列表
石湾玉冰烧酒
石湾玉冰烧酒

石湾玉冰烧酒是广东佛山禅城区的特产。 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由1830年创立的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陈太吉酒庄​第三代传人—清代道光翰林学士陈如岳辞官之后于1895年始创,其技艺一直口...

石湾艺术陶器
石湾艺术陶器

石湾艺术陶器产于佛山西南面的石湾镇。早在唐代,石湾陶塑艺术就已享有盛名,至明、清两代又广泛吸取了古代各名窑的陶艺精华自成一格,形成了造型粗犷雄浑、古朴典雅;釉色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艺术特色。人物、动...

石湾米酒
石湾米酒

石湾米酒是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的特产。石湾米酒具有“玉洁冰清,豉味独特,醇和细腻,余味甘爽”的特色,广为世界各地米酒消费者所喜爱,是最早出口海外的米酒产品。 “石湾米酒,常饮常有”,这句广告...

泰酱荷花卷
泰酱荷花卷

泰酱荷花卷 用新鲜的莲藕丝制成。胭红的荷瓣上裹着一个个金黄色的圆球,围绕着一朵含苞待放的红头巾荷花,宛如一幅艺术品。咬一口圆球后惊觉地发现里面另有乾坤。原来面粉里裹着已沾有泰酱的莲藕丝、肉丝、冬菇丝...

福贤裹蒸棕
福贤裹蒸棕

福贤裹蒸棕 福贤小食店在1982年初,挖掘传统制作方法,精心巧制成别具一格的裹蒸粽。它是佛山历史上有名的小食。 裹蒸粽的主要原料是绿豆、糯米、五花猪肉等。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绿豆磨开边后浸水脱壳,再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