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山东 莱芜 莱城区 茶业口镇 上法山村
上法山村介绍
上法山村
上法山村位于莱城北48公里、镇政府驻地北5公里处。西邻中法山村,东邻卧铺村,南邻潘家崖村,北与章丘市搭界。有荒山面积8000亩,耕地976亩,全村696口人。 据村碑介绍:明成化年间,孙姓迁此定居,原名刷干村。1953年改称法山。因重名,冠以上字,故名上法山。 抗日战争初期,上法山村隶属博山区;1958年10月人民公社成立,上法山村划归茶业人民公社;1984年茶业公社改为茶业办事处,上法山村隶属茶业办事处茶业口乡;2001年茶业口乡、腰关乡合并为茶业口镇,上法山村隶属茶业口镇。 全村姓氏较多,除孙、吴、常三大姓外,还有朱、杨、马、李、高、亓、刘、宋等,故当庄亲较多,关系融洽,和睦相处。 上法山村,地处偏僻山区。1965年以前,村民出门就爬山,种地收庄稼相当困难。1975年以来,在村两委会的领导下,总投资30余万元,连续修成了两条公路:一条是村中公路,长达1500米,西连中法山,东接卧铺村;另一条是北坡公路,长达2000多米。从此,拖拉机代替了肩挑人抬,每年农闲时节,村委都要集中一定人力,加宽田间小路,为村民提供了很大方便。 上法山村建有两个蓄水池。一是西南峪蓄水池,修建于1978年,可供全村吃水。1996年,村委领导发动村民开挖管道2000余米,安装上自来水管,另一个水池建在村东上河处,水池深3米以上。 上法山村,1985年以前,有一姓常的子孙三代行医,深得村民拥戴。常永进(已故)系原汪洋卫生院一正式职工,后来退休回家,继续办医疗室,对儿女影响颇深。年老后,其子常观金继承父业,边学习,边实践。在长期的摸索实践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且医德高尚,医术高明,1989年全家迁到博山继续行医。村民孙丰宝,靠自己的勤奋好学,不耻下问,为村民服务,行医30年来,为人厚道,前来就医者络绎不绝。 上法山村人勤劳敦厚,崇尚知识,教育发达。1954年建成村小,1968年集资扩建成联办初中,学生来自本村和相邻的卧铺村、逯家岭村和潘家崖村,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1976年合班并校于下法山村,现又改名下法山学区。当年在上法山任教的十几位教师,已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吴兆敏现任莱城区环保局局长,吴兆泉任莱芜市皮防所所长,朱佩服任茶业口镇教育办公室主任,高荣生任淄博土地管理局局长。 上法山村人注重文化,早在1953年,就创办了莱芜梆子剧团,起初有十几人,后来发展到几十人,人称“民间戏剧之乡”。演出的剧目有《铡美案》、《长板坡》、《樊里花征西》、《全家福》等20多个。他们不仅唱古装戏还唱现代戏,如《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在六七十年代,为了让村民不忘过去的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还演出了《血泪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自编自演了许多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的文艺节目,表现出了他们较为高超的演唱技能。现已80多岁高龄的老演员孙光云回忆说,他唱戏已唱了半个多世纪,虽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但只要一提起唱戏就来了精神,威风凛凛,其形象不亚于当年。 上法山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1944年秋天,日本鬼子到上法山村扫荡,-放火,有的被活活烧死,有的被刺刀捅死,惨不忍睹。村民纷纷报名参加八路军、自卫团、妇救会,积极配合党组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战斗中有十几名同志光荣牺牲,有十几名同志被鬼子抓去,不知下落。上法山人又成立了民兵组织,配合主力部队进行游击战争,为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保家卫国做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自古以来,上法山村人淳朴善良,为人厚道,可称“礼义”之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早已形成良好的村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1985年,一场无情大火烧掉了村民孙启桐家的6间房屋,屋内的粮食、家具、电视、电风扇等物品全部毁于一旦。当时任村支部书记的孙启珍同志立即组织召开村委会,研究援助措施。首先由集体无偿援助他35根檩条,作翻新房屋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全村700来口人积极捐款捐物。80多岁的吴宗寅(已故)听说后,立即从平时节约下来的积蓄中拿出50元钱交给孙启桐;老党员高桂祥也拿出50元……短短3天时间,村民捐款2000多元,捐物100多件,捐粮300余公斤,并主动帮他翻新了房屋,仅8天的时间,房屋焕然一新?上法山村重视发展农业。建国初期,上法山村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工作开展顺利,但村民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在吃大锅饭的年代,全村整修大寨田160亩,退林还田400余亩,兴修水利,发展基础设施,打机井、拦河截流、修建水池,为村民种植提供了便利。封山育林,绿化面积曾达300余亩。党的十一届三全会以后,陆续添置拖拉机、磨面机、粉碎机。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使用良种和化肥,粮食亩产突增,不但解决了村民的温饱,而且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日新月异。 1971年,村里架起电线,接上电,村民用上了电灯、电磨,如今又成了电话村。 如今,上法山村人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满怀豪情建设自己的家园,创造灿烂辉煌的明天。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上法山村地区行政机构
上法山村景点列表
莱芜黑龙潭
莱芜黑龙潭

黑龙潭旅游区位于莱芜市西北40公里,是九龙、九天两条大峡谷的入口处,著名景点有黑龙潭、擎天崖等。黑龙潭水墨绿幽深,澄碧如玉,春秋季节,中午时分立于潭边,仰望晴空,可看到一颗明星,这就是著名的莱芜古八...

九龙大峡谷
九龙大峡谷

横跨大王庄、雪野两个乡镇 ,穿越15座山峦,下自龙尾、上至房干,全长约10公里。谷中古树参天,两边奇峰突兀,山、泉、潭、瀑、洞分布于峡谷,至今保持原始风貌。有卧龙峡、杏花村、照壁峰、黑龙潭、龙女潭、...

香山景区
香山景区

香山景区位于大王庄镇西部, 景区内山势蜿蜒曲折,大气磅礴,植被茂密,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自然资源独特,原始生态环境优良。 该区旅游形象定位为“生态文化风景区”,主要功能...

陈毅指挥所
陈毅指挥所

陈毅指挥所旧址位于莱城区铁车乡石湾子村。地处山脚下,比较隐蔽,飞机不易发现,是理想的指挥部。旧址是1917年修建的四合院建筑。占地南北长25米,宽18米。现有瓦房12间,其中北房5间,东西长18米,...

文昌岛景区
文昌岛景区

该景区位于莱城区雪野镇雪野湖中的文昌岛上,集旅游、餐饮、住宿为一体,这里阳光、沙滩、草地、柳堤、竹楼一派南国风光。 文昌岛是雪野湖中唯一的一座小岛,相传凡是来过此岛的书生,必中状元。1958年修建水...

上法山村特产列表
风味姜丝肉
风味姜丝肉

主料:猪里脊肉配料:莱芜生姜猪肉是中国最主要的肉类食品。目前人们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因为猪肉纤维较为细软,结缔组织较少,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因此,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物别鲜美。猪肉为...

蒜仔酒香黑猪肉
蒜仔酒香黑猪肉

莱芜黑猪肉——蒜仔酒香黑猪肉原料:莱芜黑猪肉1000克,蒜子200克,二锅头酒150克调料:精盐20克,鲁味鲜酱油100克,葱姜各10克。推荐理由:作为莱芜主要特产之一,莱芜黑猪以耐粗饲、抗病强、产...

莱芜口镇方火烧
莱芜口镇方火烧

莱芜口镇方火烧、热豆腐因其方形有别于多为圆形的火烧,故曰“方火烧”。而其制作工艺也有别于油酥火烧、千层火烧、庄户火烧等。制作方火烧不用发面而是死面。和面不用加料,只是用水和的硬些即可。但制作却是很讲...

莱芜煎饼卷三鲜
莱芜煎饼卷三鲜

莱芜煎饼卷三鲜莱芜煎饼用调成糊状的玉米面或小米面等几种面摊烙而成,多由粗粮制作,也有细面制作。烙成饼后水分少较干燥,可厚可薄,方便叠层,口感筋道,食后耐饥饿。一般圆形,疏松多孔。莱芜煎饼在过去一度成...

莱芜口镇香肠
莱芜口镇香肠

莱芜口镇“香肠”是口镇的一项传统工艺,久负盛名。莱芜香肠以莱芜黑猪肉为原料,并配以丁香、莳萝子等中药材,不但味道香醇,回味悠长,而且有增强食欲之功效,还有耐槠耐用之优点,深受消费者青睐。 其中顺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