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山东 莱芜 莱城区 雪野镇 鹿野村
鹿野村介绍
鹿野村
鹿野村位于莱城西北38公里、雪野镇政府驻地西8公里处。东邻李家庄和马家峪,南依黑山村,西靠安子湾与望米台村,北与毛家林村接壤。通天河呈“L’形由村南转北折东而去。枣(园)徐(州)路、仲(宫)临(朐)路交叉穿村而过。全村土地总而积230亩,其中耕地718亩,林地1420亩,水浇面积不足200亩。共326户,96口人。 据《阎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阎姓由阎王石迁此,房姓早居。因当时人烟稀少,山高林茂,田野辽阔,常有鹿群栖息,曾名鹿舍。建国以后改称鹿野。先后有闫、朱、毛、高、刘、李、赵、马、周、吴、杨、王、尹、商、丁、房、张等17姓。闫、朱、毛姓居多。现在后6姓已无后人或迁出,周姓迁至章丘,杨姓迁到寨里,丁姓迁至羊里,尹姓移居望米台村。 明天顺年间,今鹿野一带属北乡的雪野保和西乡王石保,沿袭至清末;民国初年,属七区、八区所辖;1941年,莱芜划为莱北、莱东、新甫三县,属莱北;同年,撤销乡(镇),划大区为小区,以区辖村,鹿野村属香山区;1945年10月,三县合并,复称莱芜县;1951年3月,莱芜县改地名区为数字区,鹿野村隶属十三区;1955年10月,莱芜县又恢复地名区,隶属香山区;撤区划乡,鹿野村属大王庄乡。1958年10月,上游人民公社成立,鹿野村划归上游公社;1984年4月,上游公社改为上游办事处,鹿野村隶属安子湾乡;1985年11月,上游办事处分为上游、雪野、鹿野三个乡(镇),为鹿野乡政府驻地;2001年,撤乡并镇后,上游镇、雪野镇、鹿野乡合并为雪野镇,鹿野村隶属雪野镇。 鹿野村是莱芜革命老根据地之一,也是莱芜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1939年以后,泰山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李枚青及八路军四支队领导廖容标、赵杰等,在此发展了老区各村的早期党员,培养了大批抗日骨干,为老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至今,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仍能回忆起当年廖容标骑着一花白大马领导部队打击日寇的英姿。村民朱日红、毛成祥等10余人给廖容标干过警卫员。1942年2月,日寇先后在上游、大王庄、章丘安了据点,依赖碉堡工事,在周围各村为非作歹、烧杀抢掠。1943年正月15日,华山区中队转移至鹿野村,在李怀德家里驻扎。鬼子闻讯后,由垛庄赶来,包围了鹿野村。激战中,华山区中队丁队长壮烈牺牲。最后鬼子烧了李怀德的家,并将其父亲、哥哥掳去要杀头示众。二人在被押去章丘的路上侥幸逃脱。还有一次,上游据点的鬼子来扫荡,村民四处逃散,村民朱曰公因背着文书匣子(盛地契房契的装具)与银谏(相当于现在婚约证书)而跑得太慢,被鬼子用刺刀挑死在后石湾(地名,鹿野村东一条大沟)。村民朱振德在逃跑的路上被鬼子的子弹击中脚后跟。鬼子曾将赵灿生、毛嘉山绑票,亲人倾其家产才将其赎回。尽管鬼子多次扫荡,但鹿野村民机智地与鬼子周旋,从来不给他们上供或出工,敌人以绑架人质相要挟,更激起了民众抗日的决心。有朱曰举、朱曰江、毛为荆等20余人参军抗战。村民们积极为部队站岗放哨、运物资、送军粮,磨米面,做军鞋,支援部队。村民朱振谟家为支援抗战队伍,倾其家产,竟到了自己讨饭吃也要支援队伍的地步。解放战争期间,又先后有闫振高、朱振华、朱振武等参加革命。抗美援朝时,毛安祥、闫振太、赵佃宝、赵佃俊又先后走上了抗击美帝国主义的战场。今天,鹿野村民依然挚爱着自己的队伍,该村每年都有若干名有志青年投身军队这座大熔炉,村民闫德福先后将自己的三个儿子都送人了部队,成为佳话。 鹿野集成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当时周围十几个村中唯一的集市,始称“鹿舍集”。当时设在流经村内的一条小河的南北两岸,南岸面积较大,蜿蜒穿梭在一条“之”形胡同里,其规模仅次于上游大集。有牛羊市、布匹市、棉花市、粮食市。那时钢铁奇缺,整个集上只有一杆木杆称。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有啥?你是过下的鏊子,还是过下的锅?”足以说明那时人们生活的窘困及对钢铁的向往。随着时代的发展,原集市场地已不适应经济的发展。1985年,在当时乡政府与村委的规划下,又将集移于现在的仲临路鹿野段,现在又移至通天河鹿野段的水之阳,其规模日渐增大。 鹿野村历来重视教育,解放前即设私塾。当时较有名气的读书人中朱曰舜、朱曰文、闫福增。朱曰舜曾参与当时政府的“累册子”(相当于人口普查)。据说老虎岭以北担此任的只有他一人。他与朱曰文主持修凿了与章丘相通的山路,在陡峭的“阎王鼻子”(地名,今址在毛家村林子村境内)开了路,泽被后世。时闫福增任庄长。1953年成立速成识字班,对青壮年进行“扫盲”教育。1954年建立初级小学,20世纪80年代建修新校。1994年,黑山、毛家林两村小学生合并到鹿野小学。现有校舍20余间,教师13名,156名学生,6个班(含幼儿班)。鹿野中学位于村南,占地30余亩,周围16个村的学生都在此就读。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该村已考取20余名大中专学生,第一个本科大学生是朱效波。此外,鹿野卫生院、鹿野派出所、鹿野粮所、鹿野供销社,鹿野信用社、电工组等机构都设在鹿野村,使该村成为周围村庄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鹿野村民一向勤劳朴实。从1964年起,鹿野村先后修筑了西沟(地名,鹿野村西,与望米台接壤处)水库、黑石崖(地名,与毛家林村接壤)水库和槲场水库,直到今天,这些水库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70年代,鹿野村在通天河沿岸先后修筑了4座规模较大的扬水站。与此同时,在通天河鹿野段又修了10余道拦河坝。2002年,鹿野村又铺设水渠1000余米,配套了村东扬水站,修通生产路、营林路30华里,极大地方便了村民。 劳累之余,村民也会扮玩。毛全祥、朱曰合、朱振会、毛吉祥玩的功夫在各村就很有名气。“0”时期,张爱贵、闫德兴之妻等人演唱的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等还到上游参加过汇演。 “0”时期,该村各个生产队就竞相偷偷兴办经济实体。四队开馍馍房、一队开挂面房、豆腐房、粉房,五队也开了粉房,四队开染房。“0”后,由闫德兰、闫秀华、李东英组织了缝纫组、张爱凤和朱曰义开了第一家代销店,闫德军、闫德强、朱向富干红炉,朱曰义、李怀增、朱曰吉、高连德开饭馆,张爱仁、朱振军,朱振鹏开肉食组,赵佃利、朱效印、刘之荣开磨坊,村内的拖拉机由赵玉华和闫洪参等人负责驾驶,小村一派红火。从村民马苏文买了第一辆三轮车起,至今,该村已发展到出租车2辆,农用车4辆,拖拉机6台,手扶拖拉机2台,三轮车91辆,磨坊3家,馍馍房2家,经销10余家,屠宰房4家,理发店2家,菜店1家,洗姜机3家,电气焊3家,维修部3家。如果连外地在此经商的上就更多了。 鹿野村1979年通电。1996年,村民看上了闭路电视。同年,该7村西坡20多户村民自筹资金铺设了自来水管道,吃上了自来水。同年,在村委主持下,其余农户也吃上了自来水,结束了吃水肩挑车推的局面。 2001年起,沿仲临、0九路两侧3排整齐的商居楼拔地而起,成为鹿野村又一道亮丽的风景。而被拍卖的通天河河滩则栽满了杨树,满眼的绿色正向我们诉说着鹿野美丽的未来。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鹿野村地区行政机构
鹿野村景点列表
莱芜黑龙潭
莱芜黑龙潭

黑龙潭旅游区位于莱芜市西北40公里,是九龙、九天两条大峡谷的入口处,著名景点有黑龙潭、擎天崖等。黑龙潭水墨绿幽深,澄碧如玉,春秋季节,中午时分立于潭边,仰望晴空,可看到一颗明星,这就是著名的莱芜古八...

九龙大峡谷
九龙大峡谷

横跨大王庄、雪野两个乡镇 ,穿越15座山峦,下自龙尾、上至房干,全长约10公里。谷中古树参天,两边奇峰突兀,山、泉、潭、瀑、洞分布于峡谷,至今保持原始风貌。有卧龙峡、杏花村、照壁峰、黑龙潭、龙女潭、...

香山景区
香山景区

香山景区位于大王庄镇西部, 景区内山势蜿蜒曲折,大气磅礴,植被茂密,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自然资源独特,原始生态环境优良。 该区旅游形象定位为“生态文化风景区”,主要功能...

陈毅指挥所
陈毅指挥所

陈毅指挥所旧址位于莱城区铁车乡石湾子村。地处山脚下,比较隐蔽,飞机不易发现,是理想的指挥部。旧址是1917年修建的四合院建筑。占地南北长25米,宽18米。现有瓦房12间,其中北房5间,东西长18米,...

文昌岛景区
文昌岛景区

该景区位于莱城区雪野镇雪野湖中的文昌岛上,集旅游、餐饮、住宿为一体,这里阳光、沙滩、草地、柳堤、竹楼一派南国风光。 文昌岛是雪野湖中唯一的一座小岛,相传凡是来过此岛的书生,必中状元。1958年修建水...

鹿野村特产列表
风味姜丝肉
风味姜丝肉

主料:猪里脊肉配料:莱芜生姜猪肉是中国最主要的肉类食品。目前人们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因为猪肉纤维较为细软,结缔组织较少,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因此,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物别鲜美。猪肉为...

蒜仔酒香黑猪肉
蒜仔酒香黑猪肉

莱芜黑猪肉——蒜仔酒香黑猪肉原料:莱芜黑猪肉1000克,蒜子200克,二锅头酒150克调料:精盐20克,鲁味鲜酱油100克,葱姜各10克。推荐理由:作为莱芜主要特产之一,莱芜黑猪以耐粗饲、抗病强、产...

莱芜口镇方火烧
莱芜口镇方火烧

莱芜口镇方火烧、热豆腐因其方形有别于多为圆形的火烧,故曰“方火烧”。而其制作工艺也有别于油酥火烧、千层火烧、庄户火烧等。制作方火烧不用发面而是死面。和面不用加料,只是用水和的硬些即可。但制作却是很讲...

莱芜煎饼卷三鲜
莱芜煎饼卷三鲜

莱芜煎饼卷三鲜莱芜煎饼用调成糊状的玉米面或小米面等几种面摊烙而成,多由粗粮制作,也有细面制作。烙成饼后水分少较干燥,可厚可薄,方便叠层,口感筋道,食后耐饥饿。一般圆形,疏松多孔。莱芜煎饼在过去一度成...

莱芜口镇香肠
莱芜口镇香肠

莱芜口镇“香肠”是口镇的一项传统工艺,久负盛名。莱芜香肠以莱芜黑猪肉为原料,并配以丁香、莳萝子等中药材,不但味道香醇,回味悠长,而且有增强食欲之功效,还有耐槠耐用之优点,深受消费者青睐。 其中顺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