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安徽 黄山市 祁门县 闪里镇 桃源村
桃源村介绍
桃源村
祁门县闪里镇桃源古村.相传,此桃源形似陶渊明《桃花源记》而得名。从闪里镇东进入山,过柏里村,远远就看见一座廊桥横在兔耳溪上,桃源廊桥为明成化九年(1473)由闪里人集资建造,系单孔石桥,廊桥分上下两部分,下半部为石质单孔石桥,桥孔当中石勒“桃源桥”三字,上半部粉墙黛瓦是廊。廊亭南北两边砖墙到顶,各有6个什锦窗,两端两个分别为满月,蒲扇,中间两个为花瓶和葫芦,廊桥门额有同治丙寅年祁门县名绅-英题写的“古津”石匾。走进廊桥,两边设有美人靠,北望古树掩映下村中参差不齐的马头墙。南眺田野金涛滚滚的稻浪。桃源廊桥可为远方游子荣归故里前歇脚,可为村中辛勤劳作的村民纳凉,可为山外寻古探幽的人们观景,可为村里世世代代的村民摆起永不失传的古老的“龙门阵”。岁月的沧桑让苔藓给廊桥着上了花花绿绿的衣装,老藤青筋似地爬了廊桥,廊桥老了。 在廊桥的东头,有一块明成化九年立的《桃源里桥记》,碑文叙述了桃源里桥附近的名胜风景,记载了民众集资建桥的情况,由明成化二年进士,户科给事中汪直(祁门城里人)撰文,由曾任河南偃师知县的祁门新安人汪冕书丹上石。碑身内容分三个部分,上篆盖部分,小篆阴刻“桃源里桥记”五字,周以云纹为饰,中为铭字;下为捐款造桥者姓氏及捐款数目,碑身下配有须弥座。碑高2.04米,宽0.95米,碑文为楷书阴刻,虽然经历了五百多个春秋,字迹仍清晰易辨。碑曰“邑治西去百里许曰桃源,其中和适,四时如春,境界清明,纤尘不到,视夫天合武陵之所谓桃源者无足多让展哉,宜于隐逸者之所宅。……于是桥之内外曰”源头天井”乃对其之,洞口禽星;曰“桃坞长春‘乃配其外之槐潭左迹;曰‘渊涵印石’则与外之‘灵应宝山’相偶;曰‘石笔临渚’则与外之‘当道之松’相持。” 在廊桥的西头还有二块石碑,一块禁赌,一块禁丐,禁赌碑是嘉庆十一年二月立的,内容为“合源奉宪禁止-”。禁丐碑是道光十一年仲春月合族公立,内容是在“里至天井源,外至横路及岭下宝山殿”境内,“强梗乞丐入境”,“孤老残疾准期每月初二、十六给发”。禁赌好理解,而禁丐却似有背常情,这得给读者一个说明。原来在嘉庆道光年间,祁门境内恶丐横行,他们常成群结队,强讨强要,甚至趁村民外出上山做事之际,入室-,危害百姓,因此,丐患已成为祁门乃至徽州山区的一大心患,禁止乞丐以说是村民自卫,保护村境安宁的一个措施。 与廊桥相连的是魁星阁,它原来有三层,飞檐翘角,风吹铃响,可惜文革时期一夜之间被拆得仅剩下一层秃房,做了村里的牛栏棚。村民说,魁星阁前是一片古树林。一棵金桂、一棵银桂,一左一右屹立在魁星阁大门前,七棵丹枫高出古树,每到金秋,桂花飘香,丹枫流艳,形成一个“七枫金银保水口”之势。如今,古树林已被“-”的利斧扫平,并改造成田地,只剩下那棵古老的桂花桩“冒”出一株株新枝,仿佛述说着那段历史的“荣耀”与“耻辱”。 家住桃源的陈君告诉我们,过去廊桥不是每个人都能走进的,它是陈氏宗族的领地。桥头原有一块下马石,做官的、经商的到此均要下马步行进村,外姓人只能走山傍的便道,而乞讨的要饭花子更是不能越雷池半步。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封闭的桃源已成为历史,山清水秀、民风纯朴的桃源正走向世界。这里的民俗风情,民居古亭,老树廊桥被美国家居基金会拍成电视,上了全球因特网。 走进桃源,仿佛走进了历史,村里依然保存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据宗谱记载,宋朝进士咸宁知县陈仁四因爱桃源山川秀美而定居开祖。桃源村庄依山傍水,兔耳溪在村前逶迤而过,村后来龙山古木森森,村中民居粉墙黛瓦花窗,马头高昂,这里的街一律青石板铺砌而就,很窄,窄得两边屋宇几乎相连,房子很老,墙上的纹理斑驳得像老人额头上的皱纹,小巷曲曲折折,穿行巷中,彼有点曲径通幽的感觉。 穿行在桃源,时时被一幢幢古祠堂所吸引,据查,陈氏来桃源时有五兄弟,随着家族繁衍,五个兄弟兴建了七座祠堂,它们分别是大经堂、持敬堂、保极堂、慎徽堂、思正堂、大本堂、叙五祠,号称“五门七祠”。相传,大经堂是一座风水祠,桃源虽有廊桥、古树把守水口,但水口距村庄较远,财气锁住了,可抵档不了山风,常言道“北风吹得人丁灭”,于是,在外经商的陈继科出银十万两,在村旁建造一座祠堂,以庇护桃源村基,旅内支丁纷纷出工献料,并从闪里楠木坦打造了二十四根石柱,这样,大经堂便由陈继科独资建成。大经堂分仪门、享堂、寝堂及前院四部分组成,前院两侧有门是进出村口的通道,门头有题额,进村是“西山爽气”,背面为“星联”;出村是“东岚晴空”,背面是“云纟”。大经堂整体狭长,横贯在桃源的进口,堵住了北风,使得冬天进村感觉不到风吹,夏天进村却倍感荫凉。桃源村这种风水观念,其实是在为村人营造一种良好的居住环境。现在,这些宗祠已不祭祀0了,有的做了仓库,有的做了学校,大多数破旧空闲着,里面堆放着村人的木料、农具、寿材和草木灰。在旅游部门的支持下,村民们出资维修了大经堂和廊桥,以迎接山外那些寻幽探古的旅游者。桃源的祠堂大小不一,行制不同,形式多样,雕刻精美,不愧为一个研究宗族、民俗、古建筑及皖南风情绝好的“活化石”。 爬上村后的茶园,叙五祠后一株巨大的樟树遮天敝日,古樟在一人多高树分五枝,表示桃源陈氏五脉同根,故此樟树又叫“五门樟”。登高远望,山村尽收眼底,桃源村全貌真叫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笔笔写得分明。穿过廊桥,山坞突然开阔,一条兔耳溪将平畈分成两半,东为良田百亩,西为村庄,房子一律坐西朝东。陈君告诉我,古时桃源有八景,分别是石笔临渚、玉印涵潭、新田古柏、明月野塘、辑峰拱笏、天井灵源、仙人履迹、甲字砰文,由于历史的变迁,有些景观被破坏了。我们在进桃源的路旁山坳里看到了一幅绝好的“甲字一洲水”,溪涧底部石壁上天然生就一个隶书的“甲”字,字型为阴刻,“田”字头的四个方块凸出水面,中间一竖定足有1.5米长,那溪水润泽过“田”后,又归一到小河里,将一个水润万物的自然规律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桃源的古迹很多,除了祠堂、廊桥、古树,还有文会、牌坊。村中老人说,村庄对面山形为官帽形,有砚台槽、洗心水,文会就建在山脚,在文会里读书,不出文人,也能入仕。有清泉洗心,有砚台槽作文,“懂”人也会变得聪明。桃源出了多少文人、多少官人,人们说不清楚。只记得陈天祥当上了江西上绕县县令,要算,也只是个“九品芝麻官”,可这个九品官是一个惧内的官,考取了进士也可谓是光宗耀祖了,本想在水口大路上建个四脚进士牌坊,可其妻不肯,说牌坊建在大路上,谁知道是谁的,那不是白建了。干脆,做在自己家门前,天天开门就看到,那多好。陈天祥没办法,听信了妇人之言,将牌坊建在自家门前。牌坊是做好了,官道却一厥不振。村民们说,陈天祥在建牌坊挖地脚时,挖出了红水,将白象鼻子挖坏了,破了风水。这妇人真道是:头发长见识短。 桃源村的村规民约很多,这点在光绪二十九年五门合修的《陈氏宗谱》上有记载。我数过有中秋会约、乐育会约、造士文会约、育英文会约、六门合约、思永会约、冬至会约、兴饼会约、庶母入祠约、崇祀会约、祠规约、急公会约、三疃会约、禁赌合约等。这禁赌合约在前面已立了石碑,但主要内容却在这合约里,禁赌合约由各门主事人合立,原因是“今风俗颓败,雅化无闻,开设赌局相习成风,废事失时,多不自惕。为深除旧染,演戏立碑勒石,凡一切-尽行禁戒”,主要条规列后,“一演戏禁止-,地界里至天开源、正冲岭上,外至横路庄屋止;一演戏禁止后即请宪立碑勒石永垂告诫不朽;一违禁者罚戏一台,钱一千文归众持禁。”这种演戏立碑,违规罚戏的村规,不仅处罚了违约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教育了全族支丁。 我们走进老屋,四位老妪围坐在天井边聊天,见了我们都忙着倒水让座。老屋分前后两厅,两边是厢房,前厅较大,摆着徽州人家传统的摆设。老屋很老,房梁及厅堂被世代的烟火熏得黑咕隆冬的,窗花精美,可惜“文革”时人物及花鸟虫鱼被铲得面目全非,只有厢房简单的图案保留下来了。天井内檐上吊着葫芦、菜籽,刚刚摘下的南瓜整齐地码上一圈,倒是厅壁上的年画给老屋带来一些现代的气息。 我们端着相机拍老屋,拍老人,拍风情,拍历史。四位老人沾亲带故,和睦相处在一幢老房子里,她们年长的89岁,年少的也有67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妇女翻身的全过程,从三寸金莲到解放脚到自由脚,不同的脚踩着不同的经历,从历史走到现在。 桃源村古,但人却不古板,沿街的老墙开一扇扇店门,琳琅满目地摆着现代商品,古祠里读书声阵阵入耳,马头墙上那歪歪倒倒的电视天线,拉近了古桃源与现代的距离。 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操场上晒满了金色的稻谷,祠堂里和老屋的房檐下挂的全是黄豆箕,晒干的稻子在古老的风车中装进了村民谷仓。打好场的人们正在往家中挑着丰收,有新谷、木耳、黄豆和芝麻。姑娘大嫂们脸上挂着喜悦,她们正在打扫弄堂,以便晚上好迎接草龙。厨房里摆着刚刚蒸熟的新米饣果,锅里冒着丝丝诱人的香气,仿佛那沉甸甸的收获要从这桃源村传到月宫。 祠堂是男人与孩子们的天地,男人们在这里虔诚地扎着一年一度欢庆丰收的稻草龙,孩子们则吵吵嚷嚷进进出出热闹个没完。村主任告诉我们,桃源建村八百多年,就舞了八百多年的草龙。大人们扎的是大龙,孩子们却在一旁扎小龙。八百多年世代相传,草龙依然威严灵气,舞龙人始终青春蓬勃,几百年了,桃源人就是中国龙的传人。 桃源村里有灯会,统筹村里的节庆活动。每户出资三块五块随便,一把香,一包烟也可,扎龙全是义务工。草龙一般十二节,闰月十三节,十二名男子共舞。一般年份两三条龙,热闹时每个祠都要出龙,今年就有五条龙。 太阳刚刚西坠,月亮就悄悄地爬上了山岗,他也早早分享桃源村喜庆丰收热闹场面。我们安排在村小学校长家吃团圆饭,可口的菜肴挤在大圆桌上,大门洞开,小巷人头攒动,月亮也不忘记探出半个身子挤在席上,真有点不请自到的派头。我们与月对饮,吃的不仅是丰盛的晚餐,更是一种亲身感受,一种撩人的风情。 一阵锣鼓唢呐声使全村的人们涌向东面的晒场。只见五条草龙周身插满了香,晒场中央豆萁点燃了两堆篝火。大人小孩们都在点香。片刻草龙变成了星星点点的火龙。一时间,五条龙在桃源村来回穿梭。家家户户鞭炮齐鸣,焰火冲天,小巷更加狭小了,小孩骑在父亲的脖子上,孙女牵着年迈的奶奶,情人们则腼腆地牵着手乐癫癫地跟在龙后。叙五祠前,五条草龙轮番表演,他们各展自己的才能与技巧,时而穿梭,时而盘踞,展示了桃源人今非昔比的精神风貌和富裕的小康生活。 龙舞过了每条小巷每个祠堂,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多钟。最后,五条龙依次在众人的簇拥下送到村口廊桥上的溪涧里,这叫做送龙神,以祈来年的丰收。大山依然,月色依旧,可桃源人的日子却在欢腾的中秋夜中一年胜过一年。(陈琪) 还有35个地名与桃源村同名:安徽池州市东至县花园乡桃源村安徽黄山市黟县渔亭镇桃源村安徽黄山市休宁县汪村镇桃源村安徽宿州市砀山县良梨镇桃源村安徽安庆市宿松县长铺镇桃源村安徽安庆市枞阳县老洲镇桃源村浙江省杭州临安市板桥镇桃源村浙江省绍兴嵊州市甘霖镇桃源村浙江省杭州桐庐县瑶琳镇桃源村浙江省衢州开化县长虹乡桃源村浙江省绍兴新昌县南明街道桃源村浙江省杭州淳安县浪川乡桃源村上海崇明县堡镇桃源村福建泉州南安市丰州镇桃源村重庆奉节县兴隆镇桃源村福建泉州永春县湖洋镇桃源村查看全部36个桃源村>>
桃源村地区行政机构
桃源村景点列表
历山阊江
历山阊江

祁门历山阊江位于祁门县城西39公里处,背倚历山。由历山发源的彭龙河、古溪河自北流南,汇此出口得名。历水河穿镇而过,将村镇分为河东、河西两片。始建于宋。既是誉满中外的祁红创始之地,也是祁门县西乡木材的...

祁门牯牛降
祁门牯牛降

祁门牯牛降 牯牛降坐落在石台、祁门两县交界处,距石台县城里22公里,核心区面积逾10万亩。牯牛降古称“西黄山”,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以雄、奇、险、秀著称,山岳风光秀美绮丽。境内有36大峰、72...

考坑大峡谷景区
考坑大峡谷景区

考坑大峡谷景区 考坑大峡谷纵深近20公里,一直延伸至牯牛降腹部,幽深曲折,景色奇绝。因峡谷内有天然石头群“石猴拜佛”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而又得“西游峡”之名。 整个峡谷一分为二,下部为观溪、观石之佳...

九龙景区
九龙景区

九龙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牯牛降东侧,祁(门)合(肥)公路干线上的祁门县赤岭乡政府东南首1.5公里处。九龙池因有九个形态各异、深不可测的池潭而得名。相传古代一真龙化身的神僧在九龙寺出家,为驱除...

历溪景区
历溪景区

祁门历溪是一座古村落,村周河岸那一片片古树林记载着村落的年轮。 历溪的古树林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水口林。它一丛丛连成片,似一道绿色的屏障,把村庄农舍遮掩得严严实实。来龙山峡谷中刮来的风卷起阵阵沙尘,古...

桃源村特产列表
祁门梅花鹿
祁门梅花鹿

梅花鹿是一种温顺可爱的动物,成年体长约1.5米,鼻端裸露,有明显的裂缝状眶下腺;耳大直立,雄鹿有角,生长完全的角可分四叉;尾短,颈细长,四肢细而长,蹄狭尖;夏季无绒毛,体色较鲜艳,冬季则绒毛厚密。形...

祁蛇
祁蛇

祁蛇是我国特有的蛇种,又名蕲蛇、白花蛇、五步蛇、方胜板等。因其蛇头为三角形,身子短粗,尾巴细而短,吻端延长向前突起,所以也叫尖吻蝮。祁门自然环境极宜其生长繁殖,为祁蛇主产区。 对祁蛇的最早记载,可追...

九制黄精
九制黄精

黄精在祁门民间又叫作老虎姜、鸡头参等,古称黄芝,意为象灵芝一样的灵丹妙药。黄精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具横生根状茎,肉质肥大。地上茎长而较柔弱,一枝多叶轮生,叶短似竹,线状披针形,先端卷曲而缠绕...

祁术
祁术

祁术为白术的一种,是名贵地道中药,因产于祁门而得名。我国浙江、江西、云南等省均产白术,但以祁术品质最优,为白术最上品。 祁术习生于海拔千米以上、多云雾、土质肥沃的山坡上,怕高温,忌积水,较耐寒。祁术...

祁门黑木耳
祁门黑木耳

黑木耳别名木蛾、树鸡、荤耳、黑菜等,是世界著名的四大食用菌之一。人们经常食用的黑木耳有两种:一种腹面平滑色黑,背面多毛呈灰色或灰褐色,称毛木耳;另一种两面光滑,黑褐色半透明,称为光木耳。 黑木耳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