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福建 三明 清流县 余朋乡 东坑村
东坑村介绍
东坑村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山村,南宋末年就有人迁居到此; 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小山村,千余人的村庄曾设立过7个书院,明清期间曾出进士1人,举人5人,贡生14人,任知县以上主官8人; 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保留着许多的明清建筑、传世文物、沿袭至今的民间习俗…… 这个古老的小山村深藏着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寨。这座古寨无论从其规模、形制,还是设施、结构都堪称是筑堡自卫的典范工程。随着发掘工作的展开,这座古寨露出了迷人的风采—— “从某种意义上说,举全村之力修筑如此巨大工程,与秦始皇举全国之力修长城堪有一比!”和记者谈起东坑古寨,多次到过现场的刘光军颇有感触。 刘光军是一名古建筑研究专家,先后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明市万寿岩博物馆等地工作,近年来,还曾多次参加省博物院考古所配合大型基地建设项目的考古活动。2007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刘光军来到了清流。 规模宏大、结构合理、设施齐全、保存完好——东坑古寨堪称“闽西第一寨”。跑遍省内南平、漳州、龙岩等地古寨的刘光军,对东坑古寨进行考察后,做出了上述评价。 东坑古寨位于村东北方向的“寨顶山”,离村约0.5公里,如今的寨顶山林木葱茏,满山蓊郁,古寨隐藏其中,整体面容已难以详见。 据《东坑陈氏族谱》记载,古寨始建于明洪武廿六年(公元1394年),当时东坑人陈定应,从河南按察使佥事一职告老还乡,这位经历元末明初山河破碎、寇乱频发惨痛的老人,深感世间局势的叵测多变,面对乡梓故里的现状,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与其他乡贤商议后,决定举全村之力起寨避乱,筑堡自卫。于是就有了东坑历史上一项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 寨墙平面呈不规则状,周长约3公里,墙宽约1米,全部采用石块砌筑,外墙高约4米,内墙高约1米,随山势逦迤而上,盘旋环绕于山巅陡崖之上。站在古寨高处,进村的3个路口尽收眼底,倘若匪寇来袭,岗哨发出信号,村民可经4条道路上山,迅速从城门进入古寨。寨内马道、瓮城、望台、垛口等防御设施齐备,易守难攻,房舍、水井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还有农田可供耕种,能长久据守。最为罕见的是古寨还设有神秘逃生暗洞,村里老人回忆说,该洞长约0.5公里,洞内曲折迂回,出口隐蔽于山脚的断崖之下,万一山寨被破,可从此处逃生,故名“生门洞”,遗憾的是该洞现已被淤泥封填,仅存不到10米的长度。 整座古寨建造历时多久?耗费多少工时、银两?这些同古寨许多机巧一样已秘不可考。但依然保存完好的石筑城垣、城门、瓮城、瞭望台、生门洞等遗迹等仍向人们展示着其工程的壮观与修筑时的艰辛。对古寨的险要,东坑人、乾隆丁未科贡生陈允升曾作诗赞叹:“西山如卦榜,盘曲陟其端,古寨经营固,中阿井灶联,周防排雉堞,尺五高难量,湍流险在前,未雨绸缪蚤,升平乐干年。” 世世代代守护 谈起古寨,81岁的陈纯生老人记忆仍很清晰。 老人说,祖辈曾告诉他,古寨建成后,东坑人就在寨子的最高处设立了社公祠,并多了一项传承至今的独特习俗。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全村成年男子都要齐聚祖祠,采取抓阄的方式从中选出6人,作为“六甲福手”。“六甲福手”除贴好祖祠大门对联,除夕前还必须到古寨最高处,把社公祠周边的杂草、竹子、滕条等清理干净。正月初一,由“六甲福手”敲锣打鼓,抬着猪头、果品等祭物,带领全村男女老少,前往烧香祭拜。接下来的十几天,村里还举行游菩萨、放孔明灯等活动,表达村民对古寨建设始祖陈定应的缅怀和纪念。村里有了古寨,如同多了一道“护身符”,几百年来,村民凭借古寨天险,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难。老人告诉我们,古寨保存较好还得益于村里人长久以来的维护,他的父亲陈润芹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面对荒乱局势,就曾和村里另一名乡绅陈佰由一起牵头发动,组织群众劈竹清草、整平古寨内部地势、修砌好倒塌的东门、北门,并在古寨内建起了几十幢木屋。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稳定,古寨原有的防御功能已不复存在,也渐渐隐入日益茂密的森林之中,可当地人却从不损毁古寨内现存的城墙和设施。 在保护中开发 “东坑古寨是三明境内发现的设施完善,保存较完好的一个村落防护设施,对研究明代以来客家集聚地以村落为单位的防寇御盗设施建设等有很大帮助。其本身险奇,山上植被保存得很好,还是很好的乡土、客家文化等教育基地。”刘光军认为,东坑古寨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和客家历史研究价值,要充分保护和利用好。 古寨在2007年文物普查中得以挖掘,也引起了清流县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的重视,当时的县领导在收到市文管办对东坑古寨等一些具有潜在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点提出具体保护意见的文件后,批示说,“文物是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一个地方的名片,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就如一个民族没有英雄一样,我县文物保护要在建设中予以保护2007年,文物普查时,县里还专门组织拍摄了东坑古寨专题片,在电视台开辟的“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专栏中滚动播出,提高村民保护意识,增强大家对古寨的了解。县博物馆馆长张云告诉我们,东坑文物资源丰富,陈氏一门、陈廷凯大屋、陈基珍大屋都是县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和乡村也已着手组织相关的文物保护和规划方面的专家,拿出东坑古寨保护方案,争取在近期内形成省级文物保护文本,申请尽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余朋乡领导说,乡里将加强宣传,充分保护、修复、开发、利用好东坑古寨这一先人的杰作,对接旅游等产业,让古寨再现昔日雄姿。在保护中加以开发、综合利用。”(魏永富文) 还有33个地名与东坑村同名:福建三明尤溪县管前镇东坑村福建三明大田县均溪镇东坑村福建三明泰宁县大龙乡东坑村福建三明永安市洪田镇东坑村福建宁德周宁县玛坑乡东坑村福建南平延平区水南街道东坑村福建南平顺昌县岚下乡东坑村福建南平浦城县官路乡东坑村福建龙岩漳平市和平镇东坑村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镇东坑村福建福州永泰县赤锡乡东坑村福建漳州芗城区浦南镇东坑村广东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东坑村福建泉州惠安县山霞镇东坑村福建泉州永春县苏坑镇东坑村福建泉州安溪县祥华乡东坑村查看全部34个东坑村>>
东坑村地区行政机构
东坑村景点列表
巫焕堂公祠
巫焕堂公祠

巫焕堂公祠 巫焕堂公祠坐落在清流县里田乡田坪村西,始建于嘉庆年间,由享堂、仪仗厅、衣冠厅组成。享堂祀有焕堂公之神主及“策杖圜桥”堂额。公本名巫起文,学名成章,焕堂为其号,以国子监优行监生授文林郎。其...

田口黄氏宗祠
田口黄氏宗祠

田口黄氏宗祠 口黄氏乃邵武峭山公第十二子福公的后裔。由福州洪塘至安砂逐步发展到清流洞口、田源、田口。田口始祖仁忠公,一度徙居极下,直至十一世孙文光才迁田口,迄今700百余年,繁育了三十七代。后人为了...

翠峰寺
翠峰寺

翠峰寺 灵台山上有始建于元朝末年的福源寺,明宪宗八年创建的翠峰寺,以及圆通寺、醉峰寺。是闽西北最具规模的寺庙群。走进山门,满眼便是苍松翠柏,让人顿生凉意。沿山路蜿蜒而上至山顶,但见红墙碧树深处,雕梁...

天鹅洞
天鹅洞

天鹅洞 灵台山内的天鹅洞群风景区是福建省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密的溶洞群。现已开发可供游览的是以洞内垂直景观发育之风采、钟乳石造型之美、分布之密为福建溶洞之冠的天鹅洞。天鹅洞总深5华里,系水平廊...

大丰山
大丰山

大丰山 大丰山位于距清流县城45公里的赖坊乡动员罗村里东南,最高峰为棋盘山,海拔1705.7米,为清流县境域最高的山峰。大丰山巉岩峭壁,险峻雄奇,相传古时欧阳真人在此-,道成身化为岩。宋淳熙年间(1...

东坑村特产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