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重庆 大足区 龙水镇
龙水镇介绍
龙水镇
重庆市大足县龙水镇,是全国58个小城镇示范镇之一。全镇幅员面积81平方千米,辖33个村,5个居委会。全镇人口10万余人,城区规划面积13.4平方千米,已建城区面积近4平方千米,城区人口4万余人。2000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8.54亿元,税收5566万元,财政收入270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940元,居民人平纯收入6350元。镇域龙水湖风景区占地14平方千米,属市级风景名胜区。 龙水镇是大足县的工商业中心,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北距县城14千米,南距成渝高速公路及成渝铁路大足站12千米,距大足机场8千米,沱江支流-濑溪河从镇中心穿流而过,大邮、大永、龙铜高等级公路纵贯腹心,已成为连接渝西各区市县、乡镇的枢纽。龙水镇小五金驰名中外,是享誉世界的"五金之乡"。 龙水镇文化繁荣,教育事业欣欣向荣,环境优美,风景如画。千年古镇文化底蕴深厚,现代文化教育设施齐全,既显示出历史的厚重沧桑,又展露出面向未来的勃勃生机,龙水湖距城区3千米,与大足石刻交相辉映,素有"小西湖"之雅称。湖面如碧玉、似翡翠,点缀着108个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的小岛,鹤汀凫渚、岛屿萦回、落霞白鹭,秋水长天,让您充分领略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湖畔已建成集吃、住、娱乐、观光为一体的各类高、中档设施近百处,是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龙水镇将以一流的服务、优惠的条件,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气度与各界朋友携手共进,共创美好的明天。. 龙水湖 龙水湖风景区位于重庆市西部,距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核心景区—宝顶山约40公里,龙水湖风景区位于大足南部,坐落于巴岳山脉分水岭西侧,与铜梁、永川、双桥三区县市相邻;地跨玉龙镇、龙水镇、双桥区。交通便捷,距全国著名的“五金之乡”龙水镇5公里,北距大足县城22公里,距成渝高速公路10余公里,东距重庆80…… 还有1个地名与龙水镇同名:广西桂林全州县龙水镇以下地名与龙水镇面积相当:四川乐山犍为县清溪镇浙江省衢州龙游县小南海镇福建龙岩长汀县羊牯乡湖南怀化会同县炮团乡江苏宿迁宿豫区关庙镇浙江省衢州龙游县庙下乡四川泸州泸县百和镇浙江省绍兴诸暨市草塔镇四川宜宾宜宾县凤仪乡西藏日喀则市萨迦县雄玛乡福建龙岩连城县揭乐乡湖南郴州资兴市蓼江镇
龙水镇地区行政机构
龙水镇景点列表
长安汽车工业园
长安汽车工业园

介绍 重庆是一座老工业城市,支撑着城市经济的脊梁。长安汽车工业园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汇合处,是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汽车工业园旅游展示汽车生产线观光,普及汽车知识,展示现代企业管...

大足宝顶卧佛
大足宝顶卧佛

大足宝顶卧佛全长31米,头北脚南,背东面西,右侧而卧。两眼半开半闭,似睡非睡,安祥,平静,佛经里叫释迦涅盘圣迹图。涅盘是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修行圆满,从生老病死以及各种欲望忧虑的苦海中解脱出来,进入“...

重庆圣寿寺
重庆圣寿寺

圣寿寺位于宝顶山大佛湾右后侧,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乃名僧赵智凤主建的密宗禅院。原称五佛崖,扩建后用现名,原寺已废,现存寺院为明、清建筑,圣寿寺依山建造,殿宇巍峨,雕饰精美。主要殿堂有天王殿、玉皇殿、...

中国西部影视基地
中国西部影视基地

中国西部影视基地坐落于重庆大足,占地面积达6平方公里,西部地区最大最集中的影视基地。 该基地在大足龙水湖景区,除中国古装影视剧和现代剧常用的场景外,还有一条万国风情街,伦敦街景、旧金山唐人街等世界著...

孔雀明王窟
孔雀明王窟

孔雀明王窟 重庆大足北山佛湾中的孔雀明王窟中,壁上千佛与孔雀明王相互辉映,气氛热烈。孔雀背屏上镌刻伏氏匠师造像记,伏氏家族世代凿造佛像,遗存甚多。 宝顶山

龙水镇特产列表
大足冬菜
大足冬菜

大足冬菜是重庆市大足区的特产。大足冬菜是芥菜嫩尖经二三年腌制而成,清香异常,味道鲜美,质地嫩脆。大足冬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冬菜原名芥菜,是腌制该区特产“大足冬菜尖”的原料。大足区现有冬菜种植...

宝顶苦丁茶
宝顶苦丁茶

宝顶苦丁茶,是重庆市大足县的著名特产茶叶品种,采自玉龙山麓深处天然茶树。其形婀娜,其色翠绿,其味甘苦,又名青山绿水,被评为重庆名优茶。 重庆市大足县的宝顶苦丁茶,采自玉龙山麓深处天然茶树。其形婀娜,...

石刻三茗茶
石刻三茗茶

石刻三茗茶,是重庆市大足县的著名特产茶叶品种,该茶采自西山森林公园腹地的生态茶园,石刻三茗茶主要是由第二代松茗茶、茗螺、茗芽组合而成。 重庆市大足县的石刻三茗茶,采自西山森林公园腹地的生态茶园。它主...

大足松茗茶
大足松茗茶

大足松茗茶,是重庆市大足县的著名特产茶叶品种,该茶采自古龙山生态区,精选一芽一叶、春尖加工而成。 重庆大足松茗茶,采自古龙山生态区,精选一芽一叶、春尖加工而成。产品型似松针,滋味清爽,香气持久,汤色...

大足竹编
大足竹编

大足竹编历史悠久,花色品种繁多,纺织工艺精湛,素有“竹编之乡”的美称。 大足竹源丰富。早在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大足申报《路孔河水灾》文中有“栖篾簟千家,无举火之厨”一语。簟即竹席,可见当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