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陕西 榆林市 米脂县 郭兴庄镇 杨岔村
杨岔村介绍
杨岔村
杨岔村简介 郭兴庄乡杨岔村位于乡政府东4公里处,距县城32公里,濒临横山,地理独特。全村现有住户98户,村民345人,总土地面积1583.9亩,其中耕地面积533.9亩,退耕面积1050亩。村民以养殖业、特色产业为主,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 近年来,杨岔村党支部.村委会按照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以提高公民道德文化素质和树立村风文明为目标,以环境整治为载体,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从而有力推动了杨岔村“政治、物质、精神”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各项工作都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已被评为“先进村”和“县级新农村示范村”。 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筹资金,引项目,优化人居环境。 早在2002年杨岔村就率先完成了农网改造工程,而后家家接上有线电视,90%的农户通上了电话,成为全乡的先锋村。杨岔村饮用水含氟量高,对人畜健康影响很大,2006年村上向市水利局争资30余万元,全体村民在村委会的带领下,铺管道,修水塔,完成了改水工程,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2007年5月,村委会领导以贷款的方式修建了党建办公室,同时自筹资金盖起了文娱活动室,以丰富农闲生活。今年九月,县交通局预计投资30万元修建杨岔村连接主干线2公里的公路(目前此项工程正在进行中)。 二学科学,寻经验,发展特色产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老百姓脱贫致富、走出困境的可靠保障。杨岔村经济基础差,灌溉水资源不足,但在种植地膜作物上得到了实惠,在政府的鼓励和帮助下,全村广泛推广地膜种植,而且地膜作物种类不断增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村里多次请专家讲解,组织群众学习,并不断到田间地头做实验,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成为地膜高产田,其中玉米作物亩产能达到1000公斤。 三政策扶持,科学饲养,走农牧结合之路。 部分“留收”在家的农民正经历着从“传统农民”到“职业农民”的角色转变,大家不但学习科学种田,而且学会科学饲养。在政策的扶持下,现在新种羊存栏1200多只,养鸡400只,形成养殖业种植业同步发展的新局面,使经济更上新台阶。 四抓班子,重团结,建设文明新村。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着党支部”。村干部是工作核心,其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村民,因此,在三个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杨岔村时刻把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班子成员5人,平均年龄41岁,且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上,其中有人善搞经营,有经济头脑,随时把市场信息带给村民;有人懂养殖技术,农闲时自发组织群众学习养殖。他们不搞特殊化,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村里修路遇到占地、打树、迁坟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班子成员和其他党员不但自己不讲价钱,率先行动,还动员亲属支持村里的工作,为群众做好榜样。现在村里做每项工作,干部走在前,群众急跟后,一呼百应。真正成了村民的“领头雁”。 杨岔村党员干部将以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团结群众,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积极开动脑筋,使全体村民能脱贫致富,早日奔小康之路。
杨岔村地区行政机构
杨岔村景点列表
杨岔村特产列表
陕北八碗
陕北八碗

八碗是淳朴的陕北老百姓一生中所能吃到的最好的菜肴。陕北是个盛产五谷杂粮的地方,在通常情况下,陕北人是不太爱炒菜的,即便是吃荤菜,这荤菜也差不多都是烩成的。陕北人天生喜欢吃大烩菜,荤的素的一锅烩,营养...

陕北炒面
陕北炒面

陕北人生活中的炒面,和街头饭馆里卖的炒面不是一回事,这炒面不是那炒面。 陕北的糜谷种类多。在繁多的糜谷中,有一种很特别的糜子叫做笤帚糜——这种糜草可以缚笤帚,这糜子炒的炒面又最好吃。 将笤帚糜晾干扬...

米脂碗砣
米脂碗砣

米脂碗砣是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的特产。碗砣是一种陕西小吃,米脂县的碗砣是最地道、最有名的。 碗砣:即为凉粉的一种。其做法是:用荞麦仁加水碾压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成糊状,过滤去渣,稠度以挂勺为宜。而后将...

老窑洞酒
老窑洞酒

老窑洞酒是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的特产。“老窑洞”以陕北高原窑洞文化和红色文化为品牌内涵,以原产陕北红高粱为基料,用现代技术融合当地传统勾调工艺,酿制成绵甜净爽、口感地道的“老窑洞”米脂特色佳酿。 陕西...

闯府宴酒
闯府宴酒

闯府宴酒是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的特产。“闯府宴” 系列产品历三年而成, 具有色泽透明、 绵甜爽净、窖香浓郁、 余味悠长, 不干喉、 不上头等特点, 实为酒中之上品。 米脂古称 “银州”, 因 “米汁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