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山西 晋中 灵石县 坛镇乡 南枣园村
南枣园村介绍
南枣园村
南枣园村位于灵石县西南30公里,距坛镇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东南毗邻南关镇,西南接壤王禹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6′、北纬36°46′。南枣园清代属张志里;民国时期属第四区东堡编村管辖;1949年属第四区(驻坛镇);1953年属第四区东堡乡;1958年属钢铁(南关)人民公社东堡管理区;1961年属坛镇公社;1983年至今属坛镇乡,辖前庄自然村。该村是坛镇乡面积较大的行政村之一。因相对于北枣园村位于南面,且枣树较多,故名“南枣园”。村南一里湾(又名“鬼门关”),河道狭窄,仅容一车而过,两侧大山雄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东南数公里处,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侧柏林区。该村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硫铁矿、石膏、镁、铝、石灰石、耐火材料等,其中铝矿储量经省地质部门勘测尤为可观,石膏矿、镁矿储量也很大。 全村现有98户、348口人,主要姓氏为曹、吴。清末年间,曹氏家族从任家掌村迁入该村,衍生6代,现有80余人,占全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吴姓村民居住较久,占四分之一;其余村民大部分系20世纪50、60年代从冀、鲁、豫三省迁移至此。该村原与北枣园为同一大队,1984年为独立行政村。全村面积约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0亩。村民以种地为生。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红薯、土豆、南瓜、白菜等。近年来,国家实行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产量大幅增加,荒地面积日益减少。林地树种有杨、榆、槐、桐、椿树等,还有苹果、梨、葡萄、桃树等,药材有柴胡、荆芥、远志、蒲公英、车前子、翻白草等。 该村1975年开始用电,接着有了磨面机、碾米机、脱粒机、切草机等。1978年,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黑白电视机、单缸洗衣机、录音机入户。1982年后,实行联产承包制,第三产业随之兴起,村民收入呈阶梯式攀升,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告别了土窑洞,住进新房子;有了彩色电视机、双缸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农用三轮车、摩托车、运输汽车、小汽车、装载机进入了村民生产和生活。2001年村内安装程控电话,两年间全村普及。2003年栽植核桃树220亩。2006年程控电话实现区域联网;政府拨款数万元,村民每户出资500元,铺设3000余米的自来水管道,整修原有的水库,引自来水入村。同年,在乡干部王建雄、张保喜的带动下,全村开展酸枣接大枣,成活率达95%以上。2007年,县水务局拨款修建一座水库,彻底改变了南枣园村吃水困难的局面。同年,灵石移动分公司在南枣园安装机房,有线电视、宽带网入户。同时,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使村民切实享受到了医疗保障。2008年投资10万元栽植枣树200余亩。2009年引资18万余元架设南枣园至前庄村高压线路一条,投资11万余元建蓄水池一座。2010年铺通坛镇到南枣园3公里水泥路,建沼气池31个,利用清洁能源。 该村1972年办起七年制寄宿学校,有邻村学生就读,二年后撤销。2003年学生入坛镇学校就读,小学正式撤并。“文革”前本村有天津大学毕业的关润旺、山西省药材学校毕业的吴能生,“文革”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现有中专以上学历者28人。 前庄村位于坛镇乡东南端,西高东低,植被以自然土柏覆盖为主,酸枣灌木为辅。全村现有22户、137口人,主要姓氏有杜、李、周、冯等。全村面积约4.5平方公里,主要矿产资源为铝矾土。
南枣园村地区行政机构
南枣园村景点列表
韩信墓
韩信墓

韩信墓位于灵石县城南10公里的高壁岭,海拔1200米,山势险峻,峭壁深涧,北倚绵山,南接霍岳,东与灵空山对峙,西与秦王岭相望,乃秦汉时期古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扼南北交通之咽喉,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夏门古堡
夏门古堡

夏门古堡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晋中市西南端、灵石县境、夏门镇域,始建于明朝万历中期,终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历时三百余年。累积建成以城堡式建筑群为核心区的民居建筑。夏门古堡建在秦王岭的龙头岗上。自汾河北岸,...

翠峰公园
翠峰公园

翠峰公园座落在灵石县城东南的翠峰山上,制高点海拔946米,总面积100公顷,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人造山顶公园。目前占地33公顷的翠峰公园主体部分已全面建成,公园续建及周边绿化工程也已基本完成。 公园前身...

红崖大峡谷
红崖大峡谷

红崖大峡谷 红崖峡谷景区位于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部,灵石县马和乡境内,西距灵石县城20公里,距大运高路灵石出口5公里,与介休绵山风景区和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灵石县王家大院仅6.5公里之遥,和千年古刹资寿...

周槐
周槐

周槐位于灵石县城东南五十公里处的西许村中,东临为雄伟壮丽的石膏山峰,西瞻开阔弯曲的仁义河谷,南对翠屏山上的文笔塔,北倚千古名山韩信岭。这里青山环绕,涧水穿行,为游览石膏山风景度假区的必经之路,也可称...

南枣园村特产列表
摊摊
摊摊

摊摊 摊摊是人们非常爱吃的食品之一,尤其适宜老人小孩食用。但由于它制作麻烦,费时费力,一般情况下人们很少食用,但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是家家必做,户户皆吃。传说这一天是龙抬头之日,做摊摊俗称扯...

合锅锅
合锅锅

合锅锅 灵石方言叫各锅锅。类似于汁汤面但较汁汤面稍稠,是一种简单易做、食用方便的大众化食品,尤其是在以前困难时期,为节约粮食而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食品之一。 合锅锅,因其所用原料不同而口味亦不同...

和和饭
和和饭

和和饭是灵石地区影响甚广的家常便饭,也是灵石较有特色的风味食品之一。和和饭有煮坨坨和和饭和面旗旗和和饭之分,但大同小异,制作方法也基本一致。煮坨坨和和饭是将玉米面做成小饼煮入其中,熟后蘸上油炸葱花等...

骨累
骨累

骨累是最具代表性的灵石风味食品之一,酥软可口,营养丰富,是广受人们赞誉的美味佳肴〃。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慈禧与光绪皇帝西行西安路经灵石,在两渡官宦世家何府,吃到骨累与和和饭时,胃口大开,赞不...

灵石油糕
灵石油糕

油糕是灵石风味小吃中较为高档的食品之一,也是灵石人过节、待客、婚丧喜宴、祭典神灵之必备品。俗语“冬至不吃糕,小鬼隔门毛”,也就是说不论贫富,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必须吃糕,寓意来年运气步步糕(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