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山西 晋中 灵石县 坛镇乡 镇威村
镇威村介绍
镇威村
镇威村背靠神岭圪梁,南邻王禹乡秋泉村,北接槐树原村,距坛镇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3′、北纬36°47′。镇威村清代属张志里;民国时期属第四区原西沟编村管辖;1949年属第四区(驻坛镇);1953年属第四区镇威乡;1958年属钢铁(南关)人民公社坛镇管理区;1961年属坛镇公社;1983年至今属坛镇乡。据传早年一匪首率众到该村抢劫,行至途中,适逢匪首得病,转往他去,该村免难,村民迷信,以为是庙内神圣显灵,遏止匪徒威镇一方,遂名为“镇威”村。 全村现有120户、480余口人,主要姓氏为乔、方,占总人口的50%。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土地面积1590亩,现退耕还林800亩,农作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谷子、高粱、豆类等。 2004年,投资10万元完成自来水入户,投资100余万元(其中村民集资8万元)村通水泥路3公里,同年程控电话入户。2006年投资80万元修建村委办公楼、文化广场、卫生所、医务室、图书室等。2007年闭路电视入户。2010年投资100万元铺通水泥路2公里并维护旧水泥路。 该村历来为当地的教育中心。1952年建一所六年制学校,为灵石县解放初的“第二完全高级小学”,方圆几十里的学生在此就读,1978年改为七年制初中学校,1992年中学迁至坛镇村,村留有五年制小学,后撤并入槐树原小学,2003年小学全部撤并到坛镇村。 人物 方有谋1906年生,老红军,曾任仁义高小校长,静升、两渡高小校长,灵石县教育科科长、灵石县文化馆馆长。 方维权1930年生,曾任灵石二轻工业局局长。 王大牛1954年任镇威村村长,曾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镇威村地区行政机构
镇威村景点列表
韩信墓
韩信墓

韩信墓位于灵石县城南10公里的高壁岭,海拔1200米,山势险峻,峭壁深涧,北倚绵山,南接霍岳,东与灵空山对峙,西与秦王岭相望,乃秦汉时期古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扼南北交通之咽喉,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夏门古堡
夏门古堡

夏门古堡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晋中市西南端、灵石县境、夏门镇域,始建于明朝万历中期,终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历时三百余年。累积建成以城堡式建筑群为核心区的民居建筑。夏门古堡建在秦王岭的龙头岗上。自汾河北岸,...

翠峰公园
翠峰公园

翠峰公园座落在灵石县城东南的翠峰山上,制高点海拔946米,总面积100公顷,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人造山顶公园。目前占地33公顷的翠峰公园主体部分已全面建成,公园续建及周边绿化工程也已基本完成。 公园前身...

红崖大峡谷
红崖大峡谷

红崖大峡谷 红崖峡谷景区位于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部,灵石县马和乡境内,西距灵石县城20公里,距大运高路灵石出口5公里,与介休绵山风景区和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灵石县王家大院仅6.5公里之遥,和千年古刹资寿...

周槐
周槐

周槐位于灵石县城东南五十公里处的西许村中,东临为雄伟壮丽的石膏山峰,西瞻开阔弯曲的仁义河谷,南对翠屏山上的文笔塔,北倚千古名山韩信岭。这里青山环绕,涧水穿行,为游览石膏山风景度假区的必经之路,也可称...

镇威村特产列表
摊摊
摊摊

摊摊 摊摊是人们非常爱吃的食品之一,尤其适宜老人小孩食用。但由于它制作麻烦,费时费力,一般情况下人们很少食用,但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是家家必做,户户皆吃。传说这一天是龙抬头之日,做摊摊俗称扯...

合锅锅
合锅锅

合锅锅 灵石方言叫各锅锅。类似于汁汤面但较汁汤面稍稠,是一种简单易做、食用方便的大众化食品,尤其是在以前困难时期,为节约粮食而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食品之一。 合锅锅,因其所用原料不同而口味亦不同...

和和饭
和和饭

和和饭是灵石地区影响甚广的家常便饭,也是灵石较有特色的风味食品之一。和和饭有煮坨坨和和饭和面旗旗和和饭之分,但大同小异,制作方法也基本一致。煮坨坨和和饭是将玉米面做成小饼煮入其中,熟后蘸上油炸葱花等...

骨累
骨累

骨累是最具代表性的灵石风味食品之一,酥软可口,营养丰富,是广受人们赞誉的美味佳肴〃。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慈禧与光绪皇帝西行西安路经灵石,在两渡官宦世家何府,吃到骨累与和和饭时,胃口大开,赞不...

灵石油糕
灵石油糕

油糕是灵石风味小吃中较为高档的食品之一,也是灵石人过节、待客、婚丧喜宴、祭典神灵之必备品。俗语“冬至不吃糕,小鬼隔门毛”,也就是说不论贫富,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必须吃糕,寓意来年运气步步糕(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