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山西 晋城 泽州县 山河镇 瓦窑河村
瓦窑河村介绍
瓦窑河村
瓦窑河村基本情况 瓦窑河村位于晋城市泽州县南部,山河镇最北端,距镇政府2公里,村北紧邻犁川镇的八良村,村东接207国道与常沟相连,南面隔沟与东凰头遥相呼应,全村耕地仅三百余亩,现在全村共有70户,有300余口人. 全村大部分为张姓.村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古时因村临小河,百姓多以做砖瓦为生,故名瓦窑河。后来因战乱陆续迁入他姓,解放后,特别是新农村改造以来,又相继迁入他姓,现除张姓外,还有韩、来、尚、王等。 老村原在山下洼地,现已全部搬迁至岭上,村北有两座小山,民国前,山上面有两座年代久远寺庙:唐帝山、黑虎庙。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此寺,并休息一个晚上,故将李世民住宿的寺叫唐帝山寺,将大将们休息的场所叫黑虎庙(未考证)。日本侵略者进行大扫党时,赶走了僧人,把寺庙作为两个据点。日寇战败逃跑,掠走了里面的文物,并放火烧毁了寺庙。解放后,人们曾想修复寺庙,但苦于财力有限,至今未动,山顶上还能找见古时的片瓦只砖。老村村底现有清朝年间修建的阁庙一座,现保存基本完好,于2006年进行了维修。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逐步好转,群众生活水平相对提高,村两委决定将全村搬离山沟,迁往岭上,靠近大路。从1985年开始,全村用了十二三年时间全部搬迁入新址。近年来,随着村村通工程和新农村改造工程等相继展开,村里对东西也进行了规划、兴建,现已初步规模。 一、大事记 1985年,全村开始大搬迁。 1995年,修建村部和学校。 1998年,全村全部搬迁至现址。 2001年,平整街道,初步硬化。 2003年,引水上山,集中供水。 2004年,水泥硬化街道,铺设村路。 2005年,规划村东新村。 2006年,兴建新村,硬化活动场所。 2007年,建立一个沼气池。 二、主要经济来源 由于村里占地面积小,资源缺乏,没有企业,百姓多以种地为主业,改革开放前,有两个村办小砖瓦窑,一个小煤窑,一个铁矿。改革开放后,相继停办,在东洼建一个乡办煤矿,后于1990年左右停办。现在村中百姓以跑运输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建有一个小型煤厂。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 三、85年以来村历届主要领导 1985年—1993年支部书记韩前亮 村委主任张大壮 1993年—至今支部书记张茂壮 1993年—1999年村委主任韩前亮 2000年—2003年村委主任张建红 2004年至今由支部书记兼任 四、历年来村里的荣誉 2003年获市学习“三个代表”先进村 多年连续获得县镇两级“红旗村”“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瓦窑河村地区行政机构
瓦窑河村景点列表
瓦窑河村特产列表
巴公大葱
巴公大葱

“巴公大葱”是山西省早期四大名优土特产之一,因其具有独特的品质,与山西汾洒、清徐陈醋齐名。其特点是葱白肥大,单株独茎,葱白肉厚心实,结构细密,味浓辣烈,其营养成分和杀菌素比一般大葱高,抗癌指数能达到...

馔面
馔面

在泽州县大阳镇有一种流传很久的上品面食——“馔面”,深受大家的喜爱,相传“馔面”源于周朝,原本是宫廷美食,后流传到民间,成为百姓人家办喜事,用来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种主食。 “馔面”的制作工艺比较复...

巴公烧大葱
巴公烧大葱

距离大阳镇20公里的巴公镇盛产大葱,这种大葱个大、香浓、辣烈、肉厚心实、质地细密,被称作“巴公大葱”是晋城的特产。相传慈禧太后西逃时路经泽州,当地1隆重设宴招待。但在开宴时,厨师发现慌乱之中少做了一...

羊肉火烧
羊肉火烧

羊肉火烧 羊肉火烧的制作材料: 面粉1000克,羊肉1500克,葱花500克,调和粉、姜粉、酱油各100克,芝麻油、味精、精盐、熟猪油各少许。 羊肉火烧的特色: 色泽金黄,香脆可口。 如何做羊肉火烧...

山萸
山萸

山萸 山萸亦称山茱萸,俗名红奶。观赏兼药用植物。落叶乔木。树皮褐色,片状剥落小枝四棱,花簇生于小枝顶端。先天花后出叶,花小,为黄绿色,成散形花序。可供观赏或佩戴。核果呈长圆形,光滑,熟时红色,果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