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广西 桂林 灌阳县 洞井瑶族乡 洞井村
洞井村介绍
洞井村
洞井村古民居位于洞井瑶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紧临洞大公路,距离乡政府0.5公里。古民居以唐姓居住为主,其中汉族135户658多人,瑶族56户,明清古建筑老宅68座,洞井村瑶汉民族杂居和睦相处,瑶族民族风情淳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13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传统古村落名录。 洞井村古名洞月村、桂月村,古民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典型的瑶族地方民宅建筑群,它具有桂北岭南水乡微派建筑风格。村落坐东朝西,依山面水。每座古宅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的“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古民居以高墙封闭,只设三条门楼进出,马头翘角,青砖黑瓦,墙线错落有致,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古村寨有古井、古奉召碑,有祠堂、古民居群,均用青色砖瓦和杉木建成,大门门额嵌有皇帝赐匾、姓氏牌匾和地方-提名匾额,具有瑶族风格,现仍大都保持着初时原始风貌。洞井古村落的建筑风格,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构成了瑶族和汉族的一种共同文化认可,缔造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这种瑶汉-良好氛围洞井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明清以来,洞井村出过庠儒、举人、进士等共26名,其中武举人1名,正五品-2名,六品-2名,至今还保存有完整的牌匾5块。此外,还保留了一块完整的清朝廉政禁令碑,此碑是桂林市地方禁令的唯一石碑,同时还留有清朝末年的名牌号,武举人的习武石蹬。洞井村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舞龙舞狮、扭秧歌,特别是宋宣和年间传下的“牌灯”舞,牌灯舞以骨牌演变而来,该牌灯曾参加了桂林市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也代表了灌阳县参加了恭城瑶族自治县二十周年大庆表演,同时还应邀参加了兰田瑶族乡第二届“六月六”尝新节文艺汇演。目前,洞井牌灯舞正在申报广西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洞井牌灯舞已成为瑶乡独特的文化名片。
洞井村地区行政机构
洞井村景点列表
大正禅寺
大正禅寺

大正禅寺(九龙岩)大正禅寺位于县城西7.5公里的新街乡石丰村平顶山下,始建年代不考,乾隆三年,应参和尚重扩禅正寺,值田地若干亩,现有碑记。大正禅寺后方有一天然岩洞——九龙岩,此岩门不高,可容二人并肩...

灌阳云台寺
灌阳云台寺

云台寺云台寺位于黄关镇西北5公里处,建于唐代,规模宏大,原为县内的宏伟景观,建有龛佛四十八座,俗名四十八座脚奄。清朝后期到民国,寺庙一再被废,解放后,仅剩一片废墟。2005年,开始重建云台寺。云台寺...

高草禅林寺
高草禅林寺

高草禅林寺禅林寺位于西山瑶族乡北1公里,建于清代。“0”中被毁。1978年后,原僧侣和各地善念人士筹资重建,恢复传教活动,是全县佛教第一大寺院。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生日”、六月十九日“观音得道”...

红三军团指挥部
红三军团指挥部

红三军团指挥部该址位于灌阳县水车乡滨家桥村,为该村远岗公字九如的私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分上下两座,内设天井和厢房,砖木结构,饰小青瓦并配有勾头瓦当,外墙饰马头墙,前门外八字形装饰,两边墙体均书写“...

灌阳红军亭
灌阳红军亭

红军亭红军亭位于文市镇政府旁的灌江两岸,始建于清代,是红军长征过灌阳时在文市镇抢渡灌江的渡江点和战斗地点,该亭基脚为大四方石料,护有岸坡、阶梯、水埠,亭内地面铺以长形、方形石料,盖小青瓦,为木石结构...

洞井村特产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