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青海 海东市 民和县 马场垣乡
马场垣乡介绍
马场垣乡
马场垣乡,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省、县粮油、瓜果生产基地之一。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12公里。人口1.8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6%。面积109.6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 明清时期为牧马场,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下川口堡。解放初设自由乡,后改称马场垣乡,1958年与川口镇合并成立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马场垣公社,1984年复设马场垣乡。 -人文经济 马场垣乡是全县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之一。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海拨1782米,年平均降水量为360毫米,平均气温为7.9℃,无霜期190天至200天。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主要农作物以冬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西瓜、桃、梨、核桃、人参果、西甜瓜、辣椒、西红柿等。2011年来,乡党委政府根据县委关于全力打造马场垣乡金星核心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的要求,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先后在团结村、金星等村流转土地1200亩,大力发展人参果、西甜瓜、辣子、西红柿、油桃等特色农业,建成温棚达386栋,核桃育苗基地200亩,月菊、枸杞、丁香、沙柳、杏子等育苗基地500亩,韭菜生产基地100亩,番茄制种基地60亩;南瓜、西红柿、辣椒等露天蔬菜生产基地800亩,章丘大葱生产基地150亩,全乡现代农业格局基本形成。同时,为全县川水地区的农业发展起到了带动辐射作用。- -马场垣遗址 马场垣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场垣乡边墙村及村西湟水南岸第二台地上。遗址面积64万平方米左右,文化堆积厚50-150厘米。地面散布有陶片,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坑,灰层与灰坑中夹有较多的杂骨、陶片。所见陶片有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泥质红陶,绘有四大圆圈、蛙形纹、方格纹、网纹等图案的彩陶壶、彩陶罐等残片;辛店文化姬家川类型的加砂陶罐、鬲及绘有回纹的彩陶罐残片;还有少量的齐家文化与卡约文化上孙类型的陶器残片等遗物。遗址中心部位有一三角形大坑将遗址分割成东、西、北三部分。东部靠村庄除地面散布有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陶片外,并有墓葬。西部是马厂类型时期的墓葬地,边缘有少量的辛店文化姬家川类型的墓葬。遗址中部为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居住区。北部偏西有一椭圆形约800平方米孤立的台地,是辛店文化姬家川类型时期的居住地。 这里是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命名地,1924年被瑞典人安特生发现。 西自上川口,东至下川口,这处大台地统称马场垣。安特生以边墙村附近发现的墓葬出土陶器,用马场垣这一统称而命名为马厂(场)类型。实际上遗址位在边墙村,并非在马场垣村。马场垣(边墙村)遗址面积相当大,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它不仅包含了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为主的居住遗址和葬地,还包含了辛店文化的居住遗址以及少量的齐家文化、卡约文化遗址和墓葬。此遗址原来保存完整,1992年因平整土地将西部墓地几乎破坏无余。此遗址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场垣乡地区行政机构
马场垣乡景点列表
马场垣乡特产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