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甘肃 张掖 甘州区 三闸镇
三闸镇介绍
三闸镇
三闸镇地处甘州区北郊6公里处,占地16万亩,现辖12个行政村,112个合作社,人口1.8万人,耕地30000亩。共有23个党支部,2个党总支,643名党员。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实施工业强镇、产业富民战略,我镇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财政收入名列全区第一,招商引资硕果累累,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强劲。2004年全镇经济总收入达4.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2.5亿元,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37元,镇财政收入完成578万元,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达33.5:43.5:23,在全区率先实现工业产值大于农业产值。 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镇现有乡镇企业139户,其中骨干企业13户,以文化用纸、工业用布、电力、塑料包装、精制面粉、建筑建材等产品为主的工业企业格局,已抢占先机,形成规模优势。同时,以交通运输、劳务输出、餐饮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发展个体工商户318户,劳务输出5000人次。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面向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优化提升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推广经济作物种植,粮经比例达到57:43,目前初步形成了畜禽产品、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积极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草畜产业,种植优质饲草5000多亩,建成4个养殖专业村,10个养殖专业社,9个大型养殖场,250多户规模养殖户。 文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加强家庭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了文明单位、双文明户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利用节庆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艺体育活动,全镇人民文化生活极为充实。教学设施全面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实行了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镇卫生院进入全区乡镇卫生院一流行列。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5年我镇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产业富民战略的攻坚年。紧紧抓住火电厂在我镇开工建设及西气东输工程途经我镇的大好机遇,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转变观念,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开创三闸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三闸镇地区行政机构
三闸镇景点列表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兴盛于公元6-14世纪,沿用至16世纪,分布于今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丝...

东大山
东大山

东大山名胜风景区位于甘州城区东北32公里处。这里山峦起伏、氛雄伟、山秀峰奇、沟壑纵横、岩峻石怪,松柏苍翠、花草飘香,飞禽走兽繁多,一路山谷幽幽,杂树丛生,游人来此如入仙境,心旷神怡,留峦忘返。山门前...

张掖西来寺
张掖西来寺

西来寺座落在张掖城内西南隅,今西来寺巷。据《甘州府志》载:此寺建于明朝,它前身为慈云精舍,是普觉静修国师阿扎木苏(西土人)所创。国师念甘郡自育无番藏经,奏请当朝康熙皇帝准颁红字藏经108部。康熙五十...

张掖山西会馆
张掖山西会馆

山西会馆位于张掖市小南街,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山西客民赵世贵、赵继禹、张朝枢等建。张掖是古丝绸路上商贸云集的重镇,从山西、陕西等地来的客商,在张掖开办了几十家大商号,他们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已经营...

甘州古塔
甘州古塔

《甘州府志》载:“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这是张掖的特有风貌;那一座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塔,干姿百态,煞是壮观。张掖是丝绸之路的重镇。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兴盛起来。佛寺林立,佛徒...

三闸镇特产列表
张掖红地球葡萄
张掖红地球葡萄

张掖红地球葡萄是甘肃省张掖甘州区的特产。 所在地域: 甘肃 申请人: 张掖市葡萄协会 所在地域: 2013年 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张掖市甘州区的梁家墩镇、新墩镇、党寨镇、长安乡、碱滩镇、上秦镇、甘...

甘州搓鱼子
甘州搓鱼子

甘州搓鱼子是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的特色小吃。搓鱼子是当地人的叫法,是搓鱼面的俗称,搓鱼子的原料主要是面粉,有小麦面、青稞面、荞麦面等,可以分别来和面搓,也可以将两三种面粉混合在一起,搓出各种风味的面鱼...

黄参
黄参

黄参是生长在张掖市民乐、山丹一带海拔2400-2900米高寒黑土区的多年生野生植物,张掖民间食用黄参由来已久。经国家食品研究部门测试,黄参内含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尽在其内,并含有...

鱼儿粉
鱼儿粉

夏天在张掖街巷中,别具风味的小吃比比皆是,遐而闻名的鱼儿粉便是其中之一。鱼儿粉是用精细的蚕豆淀粉制作的小吃,形似小鱼,颜色有白有红,配上调料,小菜,活象一条条小鱼在碗里游动,吃起来清凉、润滑,既充饥...

张掖民间刺绣
张掖民间刺绣

张掖的民间刺绣,几乎遍及城市和农村的各个家庭。自古至今,刺绣为妇女的必修针工,一生不辍,日相传习。旧时,张掖民间曾广泛流传着这样的民歌?quot;十岁学针线,十三进绣房,进了绣房绣牡丹,百花百鸟都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