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甘肃 定西 通渭县 新景乡
新景乡介绍
新景乡
新景乡总面积10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624亩,其中洋芋种植面积达3万亩以上,为通渭县洋芋种植大乡;2003年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3000亩,荒山造林9000亩,实现了“生态化”乡建设;至2005年底新景乡共有梯田面积58991亩,实现了“梯田化”达标乡建设,牧草留床面积15226亩。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7—8℃,年降雨量480㎜左右,无霜期135天。地势沟壑交错,梁峁纵横,植被保护较好,气候较阴湿。 基础设施 新景乡共辖13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2892户,总人口14322人。乡村从业人口7775人,其中男4673人,女3102人,劳务输出3320人,其中组织输出650人。境内雷刘公路横穿而过,村社通农路,村村通电、通邮。新景乡有卫生院1所,医生14名,床位15张。有中小学13所,其中独立初中1所,九年制学校1所,乡中心小学1所,村级小学10所,教学点7个,教师140人,在校学生3026人,其中初中生917人,小学生2109人。新景乡2005年粮食总产量6684.52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558元,国民生产总值2231.3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2万元。新景乡已形成以“洋芋、牧草、果树”为特色的三大支柱产业。 生态建设 通渭县新景乡把巩固和扩大林草植被放在首位,新景乡林草覆盖率达到18%,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业开始向良性循环转变。 新景乡从70年代开始,就大搞群众植树造林。乡上不断加大退耕还林(草)力度,整流域、大山系规划部署,每年投入劳力近万人(次),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生态建设。新景乡退耕还林和荒山绿化3000亩,建成绿化点8个,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面积达到1.8万亩。同时,积极鼓励广大群众兴办家庭林场,实施荒山荒坡拍卖开发1.1万亩,花椒、杏树进村入沟,成为造福子孙后代的绿色银行。 山生态建设促进了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新景乡洋芋、药材、林果、草畜等支柱产业实现产值8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26元。 经济发展 通渭县新景乡结合新景乡实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措施。发展新农村经济。大寨、路岔两村辖19个社,有419户农户、2220人。2007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170亩,其中马铃薯3500亩,占38.2%,较2005年、2006年分别增12和4.4个百分数;冬小麦3100亩,占33.8%,较2005年、2006年分别减13.3和0.8个百分数;玉米1550亩,占16.9%,较2005年、2006年分别增12.9和7.7个百分数;胡麻等其它作物1010亩,占11%,较2005年、2006年分别减29.3和39.3个百分数;秋作物5550亩,占60.5%,较2005年、2006年分别增20.2和10.2个百分数。还有1个地名与新景乡同名:贵州铜仁市沿河县新景乡以下地名与新景乡面积相当:四川广元朝天区两河口乡新疆昌吉州昌吉市佃坝镇河北衡水武邑县韩庄镇浙江省衢州开化县华埠镇陕西延安市洛川县石头镇河南南阳邓州市高集乡山西晋中昔阳县闫庄乡广西崇左凭祥市友谊镇吉林四平市双辽市红旗街道广西南宁宾阳县大桥镇福建宁德蕉城区飞鸾镇云南昆明东川区乌龙镇
新景乡地区行政机构
新景乡景点列表
新景乡特产列表
通渭荞麦
通渭荞麦

甘肃省通渭县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生态条件差,属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区。荞麦是我县主要的复种作物,其抗旱、耐瘠性强,生育期短,营养价值独特,不仅是一种备荒救灾作物,而且还具有开发保健食...

通渭红豆草
通渭红豆草

通渭特产红豆草被称为“牧草皇后”,是豆科红豆草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抗寒抗旱能力强,产量高,种子成熟早,营养成分齐全均衡,牲畜喜食,一次种植可利用4——6年,最大特点是牛羊食后不得鼓胀病,根瘤可以...

通渭甜醅子
通渭甜醅子

甜醅子是通渭的传统小吃,又名酒醅子,其原料有三:一为莜麦,二是青稞,三是小麦。做法相同。 做法是将莜麦或青稞(去外皮)簸净,清水洗去杂质,入锅煮熟(表层开口),沥出凉冷,加入甜醅曲和匀,装进坛中密封...

懒疙瘩
懒疙瘩

家乡的面食有两大类,一类是“甜饭”、一类是“酸饭”,一般人打招呼问:吃的撒(啥)饭?回答说:吃的甜饭!或说:吃的酸饭! 甜饭是相对酸饭而言的,就是不放酸菜的,说起酸菜,老乡们大概都知道,但外地人很容...

通渭荞圈圈
通渭荞圈圈

通渭特产荞圈圈以开水烫荞麦面,拌小苏打,调成糊状,旋入特制的木勺,再浸入沸油锅炸制而成。其形如镯环,色如蟹肉,味带天然之香甜,松软可口,极具特色。 通渭人喜欢吃荞圈圈。通渭荞圈圈以开水烫荞面,拌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