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陕西 西安市 阎良区 武屯镇 任张村
任张村介绍
任张村
任张村位于武屯镇东北4公里处的石川河西岸,下辖任张、孝村刘、古城屯、车门丁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村委会设在任张村。全村现有村民854户,2883人,耕地面积3914亩。该村清代分属阜广里、任村里管辖。解放前属临潼县康桥镇第二保。建国初先后属临潼县康桥区、相桥区御宝乡。土改后划归武屯乡管辖。1958年成立任张大队,属武屯管区。1961年属武屯公社。1984年改为任张村。1987年随区划调整划归西安市阎良区管辖至今。 该村北、东两面均临石川河,西接房村,南连联党村、御宝村,西北面与新兴街办地域连界。泾惠一支渠、四支渠在孝村刘西交汇后注入石川河,土地肥沃,主产粮棉,特产“相枣”和甜瓜。该村改革开放以来,先后组建了多个建筑队,到阎良、西安包揽工程,成为当地村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村内有村卫生所1个、商店19个、工厂1座。农民人均纯收入8700多元。 一、村组概况 (一)任张 该村位于石川河西岸,北、东靠河,距武屯镇政府4公里,西连古城屯,南接孝村刘。任张村原名“太和堡”,旧时城门楼上有“太和堡”石匾额一块,系明朝时建村,清乾隆《临潼县志》就记有太和堡。后因任、张姓居多,遂更名为“任张堡”,沿用至今。解放前属临潼县康桥镇第二保。1950年划归相桥区御宝乡,后又划归阎良区武屯乡。 任张村解放前后主要依靠在河滩地种植蔬菜和桃、杏、枣等果树为主要谋生手段,除少数富户外,大部分群众生活困苦。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富裕起来。 现在的任张村分为任中、任南、任北3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242户,935人,耕地面积1221亩。该村土地肥沃,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及瓜果,特产有红枣、甜瓜。 (二)孝村刘 该村位于武屯镇东北4公里处的石川河西岸,东南与御东村杨北组接界,西南与御宝村接壤,西连联党南丁,西北与任张村连界。 据传说,该村古时因有孝子而得名孝村。清康熙《临潼县志》任村里下即记有孝村。后因村中刘姓居多,人们逐渐称其为孝村刘。 孝村刘1949年有村民110人,2010年有130户,493人,耕地面积641亩。村中有农业机械4台、商店3个。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及瓜果,特产红枣和甜瓜。 (三)古城屯 该村位于武屯镇政府东北3.5公里处,东邻任张村,南接联党,西与房村交界,东北与车门丁毗邻。该村因处栎阳古城北,故名古城屯,明代已有。 古城屯是个较大的村堡。土改时仍保存有长约400米,宽约300米完整而坚固的土城堡,设有南城门两个,东城门一个。每座城门上都建有城楼,城墙四周有3丈宽的城壕,一可排涝,二可防守,村民都住在城内。解放初,古城屯共有居民88户,400口人,耕地面积1300亩。全村以李、南、马姓为主。土改时划有地主两户、富农1户、小土地出租1户。 古城屯现有古东、古中、古西3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287户,1086人,耕地1598亩。泾惠一支渠流经村北,并有抽水站一座。土地肥沃,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瓜果,特产红枣、甜瓜。现有拖拉机20台、收割机4台、播种机3台、机井25眼、商店18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阎良以东地区的建筑队伍大都是从古城东队兴起的。 (四)车门丁 车门丁位于武屯镇政府东北4公里处,紧靠石川河南岸,北隔河与康桥的槐远村、菩萨村相望,东南与任张接壤,西南与古城屯连界,西北与新兴的湾里丁毗邻。 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丁氏先祖丁亨随秦王朱樉入陕,定居于此,所筑城堡其门可通大车,故名车门丁。丁氏族人经几百年繁衍,到晚清时已形成十八个较大的分支,其祖坟在车门丁东南半里处。农业合作化之前,每年清明节,东丁、菩萨丁、槐远丁、茶客丁、咀子丁、湾里丁等周围的丁氏后裔,都要敲鼓打锣放鞭炮,来到丁氏祖坟祭奠先祖。 1949年该村有20户,90人,耕地面积400亩,现有95户,369人,耕地面积454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及瓜果,特产大枣及甜瓜。该村为一个村民小组,现有大型农业机械两台、商店1个。解放前大多数农户均为中农,贫农只有几户,所以上学的孩子较多,周边群众称其为“文化村”。 二、本村人物 刘孝子据民间传说,明朝时现孝村刘组南300米,御宝村北约500米处有一股清澈透亮的溪流,自西向东流入石川河,其泉眼就在现御宝村的贺王组北。该村当年有一刘姓孝子,天天汲取泉水为父母煮饭、洗脚。老人病了,这位孝子还特地要到泉眼处汲水为老人煎药、洗头、洗脚。这件事感动了乡亲们,不少人都向他学习取泉水孝敬父母。刘姓孝子赡养二老寿终。孝子谢世后,泉水慢慢干涸消失。刘姓孝子爱老、尊老、敬老的事迹感人至深,故后人将该村称为孝泉刘、孝村刘。 张才子(原名张立子)清末光绪年间人,系村民张富积之祖父。据传说,张才子九岁中秀才,十二岁中举,奉皇命赴江苏某地上任。张才子考秀才考举人每次都是父亲背来背去,连上任都是父亲领着他去。路过潼关时,他在黄河大转弯的崖壁上挥笔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湾奔流归大海”的豪言壮语。可惜才子命短,赴任之初便暴病身亡。 刘致晁孝村刘人,上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在三原县城经商发迹。抗战前及抗战时期保护过0地下党员-、王福华等人。 李鸿林(1892~1962)字枫初,古城屯人。早年追随房村李虎臣参加靖-、国民二军,先后任独立营营长、二军三十九团团长。1926年,率部固守咸阳,策应坚守西安。1927年,在国-军第八路第十旅任旅长。1928年,李虎臣发动反冯失败,李所在的赤亚武部投冯,李不愿与其同流,遂离开军界到山西解州隐居。1933年回到家乡,先后召集地方知名人士,参与创办了古屯小学、康桥小学。解放后曾担任临潼县政协委员。 李怀禄(1921~1980)古城屯人。“九·一八”事变后被抓壮丁到河南当兵。守开封时受进步思想影响,在-军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做地下兵运工作。西安事变后随军到山西对日作战,后随军起义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中随西北野战军南下。解放汉中后,留任汉中专署,曾任汉中专区副专员,并在文化局、卫生局等部门任职。 李生玉(1915~1981)古城屯人。解放前只读过几年初小,后苦读中医书自学成才。长于妇科,精于脉理学。他对于青年妇女经血不调、产后月间病调理得方,找他看病的人很多。尽管农业社时他家贫困,但李先生给人看病从来分文不取。乡亲们如今还不时谈论起他把脉如神和高尚医德的轶事趣闻。 马辉生于1973年,古城屯人。1992年参加工作,现任阎良区振兴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主任。 三、车门丁抽水站 任张大队地处泾惠一支渠末端,灌溉难得保证。在临潼县农林水利局和阎良供电所的同力协助下,高压线从阎良直通车门丁东河沿上。任张大队于1959年建成拥有2台28千瓦电机的大型抽水站,抽石川河水浇地,可灌溉车门丁、古城屯和任张大片耕地,大大改善了当地抗旱条件。任张大队是阎良以东第一个用电地区。“车门丁抽水站”在临潼县水利局有备案,二十多年后因石川河断流而报废。 四、教育简史 解放前古城屯、任张、孝泉刘各有初小一所,车门丁村与湾里村联办湾里小学。农业合作以前,各初小都由所在自然村学校理事会管理,教师由各村自聘,工资由全体村民自筹。农业合作化以后教师由上级委派,工资由国家支付,教师仍由学生家轮流管饭。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任张村三所初小均为复式教学。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教师改为民请,报酬变为工分加现金补助。 1974年在任张村选新址建起五年制完全小学,名为任张小学,全大队三年级以上学生全部集中到新校上学。同时学校又开设了一、二年级两个初中班。此时学校面积15亩,有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0名,有教师13人。直到1993年,全村小学生才集中在任张小学就读。1978年恢复全日制六年制完全小学,全大队学生接近400名,教职工多达23人。1987年初中撤销。2010年任张小学连同学前班共有学生108人、教职工11人。 2010年8月,任张小学撤销,学生分流到御宝小学和武屯中心小学。 五、地方特色 【相枣】石川河河滩及沿岸地区,古来盛产大枣。枣树好栽好活,树龄可达百年,收益稳定。任张村解放前后约有枣园二三百亩,后因积水淹没和人为毁坏,现存不足百亩。 任张一带所产大红枣皮薄、肉厚、脆甜,干鲜可食,生克熟补,是上好的滋补食品,一直畅销全国各地。 近年来任张村甜瓜种植发展迅速,日渐成为当地特产之一。 阎良相枣 阎良相枣,古老而又现代。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2300年前境域内已有种植(据《阎良区志》载),直到今天仍有上千年历史的古树存在;说它现代,是因为现在全区有2万多亩枣树。阎良相枣9月下旬成熟,属中晚熟品种。阎良相枣因其个大、皮薄、肉厚、味甜而享誉,是很名贵的,更是逢年过节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经多年试验表……
任张村地区行政机构
任张村景点列表
任张村特产列表
阎良稠酒
阎良稠酒

稠酒又名“黄桂稠酒”,是一种古老名酒,酿造历史悠久。相传“李白斗酒诗百篇”,盛唐时期朝野上下无不饮之。 稠酒强调手工制作,状态如浆糊一般粘稠,并不是酒越稠越好,要凭口感,其味道似酸不酸,又有甜味,“...

阎良酥梨
阎良酥梨

西安市阎良区酥梨品质好、价位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阎良酥梨卖火的原因,用梨农的话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占全了。一是气候因素。二是政府大力推介。每年农业博览会,阎良酥梨都有一席之地,让外地客商、消费者...

阎良芹菜
阎良芹菜

阎良区在发展芹菜的产业上,主要发展无公害绿色芹菜,并打造阎良芹菜的品牌,以提高价值和效应。 芹菜属辛香蔬菜,我国自古栽培。含多种营养物质,还含芹菜油,具芳香气味,有降低血压、健脑和清肠利便等功效,且...

阎良相枣
阎良相枣

阎良相枣,古老而又现代。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2300年前境域内已有种植(据《阎良区志》载),直到今天仍有上千年历史的古树存在;说它现代,是因为现在全区有2万多亩枣树。 阎良相枣9月下旬成熟,属中晚熟...

樊记腊汁肉
樊记腊汁肉

陕西西安著名小吃。由樊凤祥父子俩创于1925年。已有70年历史。于1989年参加商业部“金鼎奖”评选活动,被评为部优产品。人们称赞它是:“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