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山西 晋城 泽州县 川底乡 和村村
和村村介绍
和村村
和村村简介 泽州县川底乡和村村地处晋城市西郊,紧临陵沁公路,辖和村、李庄、下小河、太平庄4个自然村,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3654亩。全村共有1106户,3102口人,党员88名,两委班子成员13人,支委9人。 近年来,和村村党支部以争创“五星级党组织”为目标,牢固树立“党建引领,产业富民,文化兴村”发展理念,强队伍,抓经济,惠民生,促和谐,凝聚了党心民心,全村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社会文化事业日新月异,先后荣获市级“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科技进步先进村”等荣誉。 重党建引领产业转型创品牌 和村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扬党建之帆,行经济之桨,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大打项目建设硬仗,在产业转型,创优环境上超前谋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创办浴康园洗浴中心、康佳饮料厂、盈盛煤业等村集体企业,引进大通铸业、鑫荣锅炉厂、广德谊豆粕厂、弘鑫冶炼公司等私营企业,打造了一大批具有和村特色的产业品牌。几年来安排村民就业650人,输出技术人才121人,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9966元。 重作用发挥服务群众促和谐 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强肌健体上突出实践特色,率先在全县村级组织中创办了高规格党员教育基地,融党员服务、社会管理、阳光理财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中心,成立了全乡第一个村级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构建了完善的党员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了“办实事、解民忧、送温暖”扶贫帮困活动,在全村形成了“党员作表率、群众得实惠”的良好导向,为构建和谐和村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重民生普惠文化领村树新风 在文明共建活动中,村党支部着眼于“和村文化”的内涵延伸,组建了女子百人威风锣鼓队、太极拳队、秧歌舞队、顶桩故事队;投资40余万元修建了4000平米的文化中心广场;新建了农民书屋、篮球场等文体场所;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树立起新事新办、丧事简办、节约办事的新风尚;申创县级十星级文明户3个,特色家庭1个,乡村好人2名。“和村文化”已成为民生普惠的新引擎,引领一个崭新的和村昂首迈步在新农村建设的康庄大道上。 还有8个地名与和村村同名:山西晋城陵川县平城镇和村村广东梅州市大埔县枫朗镇和村村广东韶关市乐昌市长来镇和村村浙江省杭州建德市三都镇和村村浙江省湖州安吉县杭垓镇和村村浙江省金华婺城区安地镇和村村安徽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和村村安徽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和村村
和村村地区行政机构
和村村景点列表
和村村特产列表
巴公大葱
巴公大葱

“巴公大葱”是山西省早期四大名优土特产之一,因其具有独特的品质,与山西汾洒、清徐陈醋齐名。其特点是葱白肥大,单株独茎,葱白肉厚心实,结构细密,味浓辣烈,其营养成分和杀菌素比一般大葱高,抗癌指数能达到...

馔面
馔面

在泽州县大阳镇有一种流传很久的上品面食——“馔面”,深受大家的喜爱,相传“馔面”源于周朝,原本是宫廷美食,后流传到民间,成为百姓人家办喜事,用来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种主食。 “馔面”的制作工艺比较复...

巴公烧大葱
巴公烧大葱

距离大阳镇20公里的巴公镇盛产大葱,这种大葱个大、香浓、辣烈、肉厚心实、质地细密,被称作“巴公大葱”是晋城的特产。相传慈禧太后西逃时路经泽州,当地1隆重设宴招待。但在开宴时,厨师发现慌乱之中少做了一...

羊肉火烧
羊肉火烧

羊肉火烧 羊肉火烧的制作材料: 面粉1000克,羊肉1500克,葱花500克,调和粉、姜粉、酱油各100克,芝麻油、味精、精盐、熟猪油各少许。 羊肉火烧的特色: 色泽金黄,香脆可口。 如何做羊肉火烧...

山萸
山萸

山萸 山萸亦称山茱萸,俗名红奶。观赏兼药用植物。落叶乔木。树皮褐色,片状剥落小枝四棱,花簇生于小枝顶端。先天花后出叶,花小,为黄绿色,成散形花序。可供观赏或佩戴。核果呈长圆形,光滑,熟时红色,果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