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地名网
导航: 首页 甘肃 张掖 甘州区 龙渠乡
龙渠乡介绍
龙渠乡
龙渠乡位于甘州区西南部,东邻和平,西连黑河沿岸,南靠祁连山脚下,北接小满乡;东西横跨长度11150米,南北横跨宽度6650米;现在土地总面积69577.3亩,其中耕地22042.5亩,海拔高度在1600-1800米之间,全乡辖有12个行政村,69个生产合作社,11263人,人均耕地面积1.97亩。 种植业方面 2004年粮经草三元结构比例调整为14:79:7,全乡种植面积28442亩(含荒地6400亩),种植粮食面积4000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2442亩,其中落实制种玉米面积19408亩;种植蔬菜388亩,蕃茄90亩(水源村、木笼坝村);种植食用葵2066亩,甜菜400亩,脱毒洋芋90亩;种植饲草面积2000亩。 草畜产业方面 2004年,我乡坚持以草定畜、草畜并举的方针,将畜牧业发展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优惠政策促进、科技培训提高,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利用广阔的山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羊、养牛为主的食草型畜牧业,积极扶持三个800户养殖大户,即:5头以上养牛大户800户,10头以上养猪大户800户,30只以上养羊大户800户,继续巩固人均1头牛、2口猪、5只羊的奋斗目标,目前全乡大牲畜饲养量已达11029头(匹),其中牛饲养量达到9760头,出栏1705头;羊饲养量已达56237只,出栏8415只;猪饲养量达到12262口,出栏3795口;鸡饲养量达到13.7万只,养殖总量达到了226288头(只)。今年畜牧业计划完成2305万元,比上年计划增收146万元,至8月份已完成1864万元,占计划的80%。 同时,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积极组织干部群众植树造林。共完成造林面积578亩,其中,荒滩造林133亩,农田林网造林面积275亩,完成退耕还林补造170亩,四旁植树41500株,义务植树59400株,共栽植各类苗木136640株。建成绿色通道3条,共11.2公里,新育苗30亩,种植优质牧草760亩。集镇绿化共栽植云杉60株,国槐70株。.
龙渠乡地区行政机构
龙渠乡景点列表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兴盛于公元6-14世纪,沿用至16世纪,分布于今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丝...

东大山
东大山

东大山名胜风景区位于甘州城区东北32公里处。这里山峦起伏、氛雄伟、山秀峰奇、沟壑纵横、岩峻石怪,松柏苍翠、花草飘香,飞禽走兽繁多,一路山谷幽幽,杂树丛生,游人来此如入仙境,心旷神怡,留峦忘返。山门前...

张掖西来寺
张掖西来寺

西来寺座落在张掖城内西南隅,今西来寺巷。据《甘州府志》载:此寺建于明朝,它前身为慈云精舍,是普觉静修国师阿扎木苏(西土人)所创。国师念甘郡自育无番藏经,奏请当朝康熙皇帝准颁红字藏经108部。康熙五十...

张掖山西会馆
张掖山西会馆

山西会馆位于张掖市小南街,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山西客民赵世贵、赵继禹、张朝枢等建。张掖是古丝绸路上商贸云集的重镇,从山西、陕西等地来的客商,在张掖开办了几十家大商号,他们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已经营...

甘州古塔
甘州古塔

《甘州府志》载:“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这是张掖的特有风貌;那一座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塔,干姿百态,煞是壮观。张掖是丝绸之路的重镇。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兴盛起来。佛寺林立,佛徒...

龙渠乡特产列表
张掖红地球葡萄
张掖红地球葡萄

张掖红地球葡萄是甘肃省张掖甘州区的特产。 所在地域: 甘肃 申请人: 张掖市葡萄协会 所在地域: 2013年 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张掖市甘州区的梁家墩镇、新墩镇、党寨镇、长安乡、碱滩镇、上秦镇、甘...

甘州搓鱼子
甘州搓鱼子

甘州搓鱼子是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的特色小吃。搓鱼子是当地人的叫法,是搓鱼面的俗称,搓鱼子的原料主要是面粉,有小麦面、青稞面、荞麦面等,可以分别来和面搓,也可以将两三种面粉混合在一起,搓出各种风味的面鱼...

黄参
黄参

黄参是生长在张掖市民乐、山丹一带海拔2400-2900米高寒黑土区的多年生野生植物,张掖民间食用黄参由来已久。经国家食品研究部门测试,黄参内含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尽在其内,并含有...

鱼儿粉
鱼儿粉

夏天在张掖街巷中,别具风味的小吃比比皆是,遐而闻名的鱼儿粉便是其中之一。鱼儿粉是用精细的蚕豆淀粉制作的小吃,形似小鱼,颜色有白有红,配上调料,小菜,活象一条条小鱼在碗里游动,吃起来清凉、润滑,既充饥...

张掖民间刺绣
张掖民间刺绣

张掖的民间刺绣,几乎遍及城市和农村的各个家庭。自古至今,刺绣为妇女的必修针工,一生不辍,日相传习。旧时,张掖民间曾广泛流传着这样的民歌?quot;十岁学针线,十三进绣房,进了绣房绣牡丹,百花百鸟都绣...